判断有机物与水的密度大小,可以从一般规律和具体实验两个方面进行:一般规律: 除卤代烃密度大于水外,其它有机物密度一般均小于水。 需要注意的是,一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密度自然小于水。具体实验方法: 观察浮沉:把一滴有机物滴到一杯水里面,观察其浮沉情况。 浮在水面上:说明有机物的密度小于水。
当有机物不溶于水,且为固体或液体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在水中是否上浮、悬浮、漂浮或下沉来判断其密度。若有机物上浮,说明其密度小于水;若悬浮或漂浮,则其密度等于水;若下沉,则其密度大于水。如果有机物为气体且不溶于水,我们可以利用集气瓶进行简单的实验。
如果有机物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大于该有机物;如果有机物沉入水底,说明水的密度小于该有机物;如果有机物在水中悬浮,则说明两者的密度大致相同。另外,如果有机物与水能够互溶,则可以通过比较同体积的有机物和水来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通过称量两者重量来判断哪个更重,从而确定哪个的密度更大。
具体方法:把一滴有机物滴到一杯水里面,如果有机物浮在水面上,则水的密度大;如果沉下去,则水的密度小,;如果悬浮,则一样大。如果二者互溶,则同体积称重量,谁重谁密度大。

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故称碳环化合物。
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乙醛酸的物理特性如下:密度为3克每立方厘米,显示出相对较高的密度,这在储存和运输时需要特别注意其重量和体积比。它的沸点是111℃,这意味着在这样的温度下,乙醛酸会由液体转变为气体。同时,其熔点为98℃,表明在低于这个温度时,它会转变为固体状态。
2、乙醛酸的物化性质如下:物理性质: 密度:乙醛酸的密度为3克每立方厘米,显示出相对较高的密度。 沸点:乙醛酸的沸点是111℃,在此温度下会由液体转变为气体。 熔点:乙醛酸的熔点为98℃,低于此温度时会转变为固体状态。 闪点:乙醛酸的闪点为109°C,接近此温度时可能发生闪燃。
3、密度:3g/cm3沸点:111℃熔点:98℃闪点:109°C蒸汽压:0.0331mmHg at 25°C外观:乙醛酸是一种白色晶体,有不愉快气味,水溶液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溶解性:溶于水,水溶液呈黄色;难溶于乙醚、乙醇和苯等。暴露于空气中短时间即能吸潮变为浆状,有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