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您好,想问下水稻养鱼如何操作?需要注意什么?

加高加宽田埂 养殖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因此须将田埂加高增宽,一般情况下田埂应高出稻田0.5—0.7米,田埂顶宽0.5米以上。开挖鱼坑、鱼沟 稻田需要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或遇干旱缺水时,为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需要挖鱼坑和鱼沟。

放养田鱼幼苗注意,先对水稻进行插秧。之后等几天,待环境稳定后,再投放田鱼幼苗,基本可以不用投食。因为在稻田水下环境中,杂草、小虫等物体可以给田鱼提供天然的食料。而田鱼的排泄物又可以给水稻提供天然的肥料。养殖期间,要加强巡视防护。防止家畜飞禽抢食田鱼。观察水质,定时补水换水。

在冬天,为了在水稻田中养鱼,首先要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应达到40至50厘米,并且宽度至少需要增加30厘米,以确保其稳固。加固田埂不仅可以防止冬季的寒冷和冰雪,还能有效防止鱼群逃逸。接下来,需要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的宽度应在30厘米左右,深度则约为40厘米。

开好注、排水口、安装拦鱼栅:进排水口应开挖在稻田相对应的两角田埂上,使水流畅通。排水口的大小.应根据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时进水量的大小而定,以安全不逃鱼为准。进、排水口安装好拦鱼栅,防止逃鱼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养鱼稻田。

养稻花鱼要注意放弃池塘养鱼的方法,既要满足鱼的营养需要,又要防止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一般来说,沼渣和绿色有机物是稻花鱼的主要食物。许多农民认为水的肥力越大越好。为了促这里说的环境就是水源问题。既然是养鱼,不管是哪里养,稻田里养鱼也必须保证水田里不能缺水,并且要保证有充足的水。

稻田最适合养哪些鱼

1、鲢鱼和鳙鱼同样适合在稻田中养殖。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能够在稻田的水中找到足够的食物。鲢鱼和鳙鱼的养殖技术相对简单,管理方便。它们能够在稻田中清除浮游生物,有助于提高水质,促进水稻的生长。鳊鲂鱼、鲶鱼、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也是适合稻田养殖的鱼类。这些鱼类各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的养殖需求。

2、稻田养鱼主要养殖草鱼、鲤鱼,也可以养殖鲫鱼、鲢鱼、鳙鱼、鲮鱼等。一般在插秧后5-7天左右进行放养,每亩稻田养殖1000尾左右。如果是培育夏花鱼种,每亩地放养1000-2000尾;如果是饲养食用鱼,每亩地放养150-400尾;如果是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亩地放养20000-40000尾。

3、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但稻田一般以养鲤鱼为主,也可以养一些鲫鱼、罗非鱼等。鲤鱼能在浅水中很好生长,杂食性,能吃杂草种子幼根、嫩芽、小地下茎,以及一些丝状藻类和各种昆虫、软体动物、水蚯蚓、浮游动物等。

4、最适合稻田养殖的鱼主要有鲤鱼、鲫鱼、罗非鱼以及草鱼。以下是关于这些鱼类的详细介绍:鲤鱼:鲤鱼能在浅水中很好地生长,是杂食性鱼类,能吃杂草种子、幼根、嫩芽、小地下茎以及丝状藻类、昆虫、软体动物、水蚯蚓、浮游动物等。鲤鱼鱼苗生产容易,便于自繁自养,因此是稻田养鱼的理想对象。

5、稻田养鱼最好选择鲤鱼,相比草鱼,鲤鱼更适合稻田养殖。以下是具体分析:稻田养鲤鱼的优势: 生长环境适应性强:鲤鱼在浅水中生长良好,适合稻田这种相对浅水且环境复杂的水域。 食性杂: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杂草种子、幼根、嫩芽等,同时也能吃害虫,有助于稻田的病虫害防治。

6、稻田适合养的鱼有: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这些都是稻田养鱼中的好品种。稻田养鱼有哪些好处。鱼能消灭和抑制稻田里的杂草生长:比如说草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轮叶黑藻、菹草、苦草、小茨藻浮萍等杂草。

稻田能养草鱼吗

1、稻田不适合养草鱼的原因: 食草性:草鱼主要以食草为主,如果将草鱼养在稻田里,它们可能会吃掉水稻,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失去稻田养鱼的意义。 生长环境不适:相比鲤鱼,草鱼可能不太适应稻田这种浅水且环境多变的水域。综上所述,稻田养鱼推荐选择鲤鱼,它们既能适应稻田环境,又能帮助防治病虫害,同时不会对水稻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2、稻田养鱼一亩能养殖1000尾左右的鱼,其中草鱼可以占据一定比例,但具体数量需根据养殖条件和管理方式确定。总体养殖数量:稻田养鱼一亩通常能养殖1000尾左右的鱼。这个数量既考虑了鱼类的生存空间,也兼顾了水稻的生长需求。

3、草鱼在稻田养殖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草鱼以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为食,能有效地控制稻田中的藻类和其他水生杂草,减轻水稻的竞争压力。此外,草鱼还能清理病弱的鱼虾,有助于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鱼类在稻田中的养殖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也能够提供额外的渔业收益。

4、消毒后7天左右,蓄水30cm以上,准备投放鱼苗。苗种投放:投放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鲤。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密度根据稻田大小和养殖品种确定。投放前用3%食盐水或10%高锰酸钾消毒,草鱼还需注射疫苗。管理措施:调控水位水质,保持水位在30cm以上,适时注换新水。

想要在稻田养鱼,什么时候投放鱼苗比较好?

放养鱼苗通常在插秧后的7至10天进行,每亩稻田大约可以养殖1000尾鱼种。在养鱼过程中,保持稻田的水层较高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雨季,要防止鱼逃逸。此外,在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进行烤田和耘草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的生长需求,采取分片间隔施放的方法,以免对鱼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选择水稻前期放鱼时间最好。应尽早投放,以免影响鱼苗的正常生长,以延长鱼的生长期。通常在水稻前期,鱼苗是整田放养或移栽后立即投放,因为此时的鱼个头小,活动能力弱,不会造成漂苗。如果放置10 cm左右的鱼,移栽后需要放鱼,避免鱼活动造成的漂苗。稻田后期,只要耕完就可以放鱼苗。

鱼种的投放以及喂养工作,养殖者需要注意,投放鱼苗的时间最好在水稻种植之后的一周之后投放。投放的鱼苗大小最好在五十克以上一百克以下,一亩地投放的鱼苗在十公斤到而是公斤,投放之前进行鱼种盐水消毒工作,时间在三到五分钟最好。

选苗放养。水稻播种时间是三四月份,四月底进行移栽,鱼苗放养在插秧后一个月后进行,具体时间应该是五月下旬。尽量选择适应能力强的鱼苗,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然后鱼苗数量不宜过多,需要严格控制,一般可以控制在三百尾左右。 合理喂养。

在养鱼之前,需要加固稻田的堤埂,并挖掘鱼沟、鱼溜或鱼坑,设置鱼栅。放养时间应在插秧后7至10天,每亩可以养殖1000尾左右的鱼种。在保持较高水层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大雨时鱼逃逸。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理念源自稻鱼共生理论。

稻田内养殖成鱼如何?稻田养鱼技术的注意要点

稻田养鱼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坚持巡田 早晚观察:早上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晚上检查吃食情况,确保田埂无坍漏,进出水口通畅,并及时修复问题。 清理鱼沟、鱼坑 定期清理: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需经常清理淤泥,捞取草渣残饵,保持畅通无阻。

稻田养鱼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调节水位:插秧到分蘖后期:将稻田中的水位控制在8厘米左右。孕穗期:提高水位至16厘米,以利于鱼的活动和生长。晚期水稻成熟:水位保持在10厘米左右。防洪抗旱:防洪:暴风雨、台风天气时,及时将鱼赶入鱼坑,并搭建铁丝网防止鱼群顺水逃脱。

定期巡查稻田:确保早晚对稻田进行巡查,早晨观察鱼类是否正常活动和是否有浮头现象。 维护鱼沟和鱼坑:鱼沟和鱼坑是鱼类活动的关键区域,需要定期清理以防止淤积,并保持水路的畅通。

防洪抗旱: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将鱼群引导至鱼坑,并围绕稻田设置铁丝网以防水位急剧上升。在干旱时期,采取措施蓄水节流,确保鱼群有充足的水源,减少排水次数。用药标准:选择高效低毒且残留期短的农药,以防对鱼群造成伤害。喷药时,尽量喷在水稻茎叶上,以提高药效同时降低对鱼群的影响。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