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白玉石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颜色极白且特殊:鸡骨白玉石的颜色极为白色,呈现出一种瓷白或高白的状态,像瓷器一样的玉料,看起来比较特殊。这种白色与常见的白玉有所不同,更为惨白,且带有一种独特的质感。玉化不完全的籽料:鸡骨白实际上属于玉化不完全的和田玉籽料。
密度较高:鸡骨白玉石的密度相对较高,用小钢刀在其表面是划不出痕迹的,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混僵严重:鸡骨白玉石不仅表面是混僵,即便切开后,内里也常常是僵与肉的混合,很少看到完全玉质的部分。这种混僵的特性使得鸡骨白玉石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
鸡骨白玉石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颜色极白且特殊:鸡骨白玉石的颜色非常白,呈现出一种瓷白或高白的状态,看起来如同瓷器一般,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玉化不完全:鸡骨白实际上属于玉化不完全的和田玉,是籽料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变化,没有形成完全的玉质,而变成了这种很白很瓷的僵料。
1、材料:鸡骨白原石(约600克)、电子秤、水、青玉籽料切块、蛋白石。方法:采用土法测量密度,即利用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来计算密度(ρ),公式为ρ=m/V。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来间接求得体积,进而计算出密度。
2、经初步观察与盘摸实验得出:比外灰皮附着力更强的是“嘎巴”,凡是在北、南方器物材质的玉表上,当出现的“嘎巴”类似隐退地被分解后,则形成低于玉表的皮壳,故“嘎巴”应归属于沁色。但是不要把一层白色的,笼罩着器物可能不属于盐碱性的“嘎巴”,或者把中、深度的鸡骨白和钙化状与此混为一谈。
3、钻石(10)、红蓝宝石(9)、祖母绿(5--8),猫眼宝石(5)等的硬度都比软玉高,但韧度不能和软玉相比,软玉的韧度决定其雕琢加工性能良好,使古玉能成千上万年的保存,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某地发生六级地震,珠宝货架震倒,但玉器首饰雕件保持完好,而其他玉石首饰雕件则粉身碎骨,面目全非。
4、一般来说,白玉子料是白玉中最好的,色白滋润、质纯、质细、玉性小、裂纹杂石少。戈壁滩玉、山流水料低于子玉,山料玉低于山流水玉和戈壁滩玉,这只是一般规律,相同条件下,这是区分各种白玉优劣的基础。
再者,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一只成年鸡的骨头总数约为120块,脊柱由39块独立的骨头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椎五组。气动骨骼将呼吸系统与较长骨骼、较小头部的中空内部连接起来,融合一些椎骨部分以提供飞行中的刚性,以及大胸骨为飞行所需肌肉的连接提供了充足的表面积。
一只鸡有120块骨头,仅鸡的脊柱就由39块独立的骨头组成,这些骨头分为五组: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椎。
一只鸡只能取2支三角骨。鸡三角骨一般是指鸡腿上三角形骨头的部位,这个部位的鸡肉相对于其他部位来说较为新鲜,带着一些软骨,而且肉质爽滑。三角鸡块是指鸡胸脯前面类似于三角形的脆骨的部分,一只鸡只有一块三角鸡块,其肉质嫩滑紧实,味道鲜美。
1、和田玉鸡骨白的硬度在5至6之间,密度约为8-95克/立方厘米,属于相对疏松的玉石类别。 关于硬度 和田玉的常规硬度为6-5(摩氏硬度),但鸡骨白因其特殊结构,质地更疏松,导致硬度略低。 鉴别方法:用普通玻璃(硬度约5)划刻鸡骨白表面,若出现划痕,可侧面验证其硬度偏低。
2、鸡骨和田密度在96到10之间,鸡骨白,是和田玉中一个不常见的品种,基本特征是密度比较高,用小钢刀在玉的表面是划不出痕迹的。和田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都属单斜晶系,这两种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纤维状、叶片状,和田玉是这些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
3、由于僵多,鸡骨白和田玉的石性很大,有一种骨感,如同瓷器一般,具有一定的瓷性。密度较高:鸡骨白和田玉的密度相对较高,用小钢刀在其表面划不出痕迹。品种不常见,价格相对便宜:鸡骨白和田玉是和田玉家族中的一个不常见品种,相对于其他品种如羊脂白、梨花白等,鸡骨白的价格通常较为便宜。
4、大部分鸡骨白的密度通常低于和田玉的密度,但本次实验的鸡骨白原石密度却与和田玉(青玉籽料)相近,均为3。这表明该鸡骨白原石可能含有较高比例的透闪石,或者其内部结构较为紧密,导致密度上升。实验准确性:土法测量密度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5、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5,密度为95—17。和田玉和陕西省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按产地具体细分,和田玉目前有几种: 新疆和田料,产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为接触交代成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