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飞船、火箭外壳主要采用轻质金属,多见铝合金材质,此外钛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合金钢、陶瓷等都有一定的使用,这些材料都有宇航级的应用标准。
航天器需要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完整,所以外壳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熔点;同时,为了保证航天器轻巧,外壳材料的密度应该尽量小。因此,密度小、熔点高的材料是最符合要求的。
在航天器外壳材料的选择上,除了上述提到的力学性能、轻质性、防辐射性和耐热抗氧化性之外,还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材料需要在极端的温度、辐射和微重力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会采用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结合的方式,以优化其综合性能。
材料特性:钛具有密度小、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钛成为制造空间站外壳的理想材料。材料应用: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由于其独特的性能,被大量用于制造军用超音速飞机的结构部件,同时也用于制造火箭发动机壳体、人造卫星壳体以及空间站外壳等航天器部件。

1、制造航天器需要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因为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密度(较小)的物质,它的质量(小)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 m=p*v,因为航天器的结构的体积是一定的,这样密度小,航天器的质量就会小。
2、镁合金:镁合金是航空器、航天器和火箭导弹制造工业中使用的最轻金属结构材料。镁的重量比铝轻,比重为8,强度也较低,只有200~300兆帕(20~30公斤/毫米2),主要用于制造低承力的零件。镁合金在潮湿空气中容易氧化和腐蚀,因此零件使用前,表面需要经过化学处理或涂漆。
3、钛合金的密度为5g/cm左右。钛合金是一种新型金属合金,它的密度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钛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较低的密度等特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选 D.密度小、熔点低。航天器需要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完整,所以外壳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熔点;同时,为了保证航天器轻巧,外壳材料的密度应该尽量小。因此,密度小、熔点高的材料是最符合要求的。
5、密度小:钛的密度相对较小,这使得它成为制造宇宙飞船外壳的理想材料之一,因为轻量化的材料可以减轻飞船的整体重量,从而降低发射成本和提高飞船的机动性。耐高温:钛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极高的温度下保持结构稳定。
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是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月球探索的历史与成就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号。中国的玉兔二号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探测器,成功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首先,现代航天技术的核心在于火箭发动机的创新。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和更高效的燃料,火箭的推力和可靠性大幅提高,使得重型载荷发射成为可能。此外,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设计,如SpaceX的猎鹰9号,显著降低了发射成本,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其次,航天器的设计与建造也在不断进步。
火箭是利用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