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公式为:地质储量=平面面积/COS煤层倾角*煤厚*容重。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损失率=损失量/动用储量。而损失量则是通过动用储量减去采出量得出的。动用储量指的是已经进行了开采或即将进行开采的区域的煤炭总量,采出量则是实际采出的煤炭数量。
油气地质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1)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按地面条件下重量计算)。
储量=含油气面积×面积×厚度×有效井密度×饱和度。储量=含油气面积×面积×厚度×有效井密度×饱和度,是用来计算地质储量的,其中含油气面积是油气田的面积,面积是油气田的面积,厚度是油气的厚度,有效井密度是有效油井的数量和面积的比值,饱和度是油气的饱和度。
工业储量是指矿产储量分类中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储量=A+B+C。工业储量一般作为矿山企业设计和基本建设投资的依据。
矿体体积:V=SxM 矿石储量:Q=VxD 金属储量:P=QxC其中,V、S、M、Q、D和C分别代表体积、面积、平均厚度、矿石储量、矿石平均体重和品位。(二)地质块段法 地质块段法是对算术平均法的扩展,将矿体按开采顺序、储量级别等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勘探程度的块段,分别计算其储量。
证实储量的计算方法:证实储量又称为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地质成因、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或化验等方法得到的可靠数据计算出的储量。

油气上窜高度可通过钻头位置井深减去见显示时间乘以油气层井深除以钻头位置井深对应的迟到时间得出;上窜速度则为油气上窜高度除以静止时间。
气测后效计算方法:对于固定的排量,固定的井筒大小,井筒某个井深迟到时间是确定的。静止时,因油气密度比泥浆密度低会不断上窜,受油气浸后的泥浆密度低,其他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可以检测)。
根据pv=nrT的公式,温度变化可忽略,压力随着气体上行至井口时降低,体积则急剧增大。此时,增大的气体将钻杆外的钻井液顶出井眼,有可能引发溢流或井喷。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后效测量时不会让气体上返过长距离。
后效气测指:停泵后,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地层中油气不断浸入井筒,当开泵后,被油气浸入过的钻井液循环到地面时,会出现类似油气层的特征,但来去均很迅速。所以凡是停泵以后出现的气测异常,均可以归纳为后效的范围。
异常值:钻开油气层后气测仪检测到的气体值,叫异常值。(3)接单根气:打开油气层后,每接一根新钻杆时会出现接单根气,气测录井图上就会出现一峰值。接单根时,由于钻井液不循环,因此在气体记录仪图上,基值是减小的,一个迟到时间后,记录仪上就会出现一峰值。
后效主要是井筒静止后(钻井液不循环),造成油气层里的油气侵入到井筒,并集聚,滑脱上升。再次开始循环钻井液时,在小于一个迟到时间后,返出井口,其测由基值开始上升,上升值和持续时间跟静止时间,油气显示好坏有直接关系,后效出完后,气测值回到原来的基值。这个过程就是循环测后效的过程。
油气地质储量通常用容积法计算。所谓容积法,就是将含油(或含气)面积乘以油层的平均有效厚度,再乘以储油层岩石的平均有效孔隙度,就得到储存油或气的孔隙体积。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实质就是确定石油在油层中所占据的那部分体积。石油储集在油层的孔隙空间内,孔隙内除石油以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因此,只要获得油层的几何体积 (即油层的含油面积和有效厚度之乘积)、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便可计算出地下石油的地质储量。
储量=含油气面积×面积×厚度×有效井密度×饱和度。储量=含油气面积×面积×厚度×有效井密度×饱和度,是用来计算地质储量的,其中含油气面积是油气田的面积,面积是油气田的面积,厚度是油气的厚度,有效井密度是有效油井的数量和面积的比值,饱和度是油气的饱和度。
用容积法计算原油储量,包括还原到标准状态下,判断在储集油气田的松散空间内油量和游离天然气的体积。容积法是通用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2,7]。
1、孔隙度的计算公式:总孔隙度计算公式为: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总孔隙度(%)=[(W-W)-(W-W)]/V×100%。无效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1毫米,保持在这种孔隙中的水分被土粒强烈吸附,不能被植物利用。
2、总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 总孔隙度(%)=[(W-W)-(W-W)]/V×100 孔隙度的类别及其特性: 无效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1毫米,其中的水分被土粒强烈吸附,无法被植物利用。
3、孔隙度计算公式: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基质的总孔隙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中常将粒径不同的基质混合使用,以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能。育苗基质的总孔隙度一般要求在54%~96%范围内。
4、土壤孔隙度也称土壤孔度,一般不直接测量,可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公式为: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式中: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除去孔隙的土粒实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其大小决定于土粒的矿物组成和腐殖质含量,土壤的比重一般取其平均值65。
5、首先,你必须明确沉积物的孔隙度分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三种。绝对孔隙度计算公式为:总孔隙/沉积物的总体积×100%;有效孔隙度计算公式为: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沉积物体积×100%;而最后的流动孔隙度则是: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沉积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可。
6、土壤的总孔隙度是由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共同构成的。计算土壤的总孔隙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出:土壤总孔隙度 P1% = (1 - 容重/比重)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