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复制时,原稿的密度范围为什么要压缩?应如何压缩?

根据实践,原稿的密度范围为0.3~2.1,即反差为1.8最为合适。彩色反转片原稿密度差控制在2.4以内。若原稿反差小于2.5复制时进行合理压缩,效果也较理想,若原稿反差大于2.5,即使复制时进行阶调压缩,也会造成层次丢失过多,并级严重,效果欠佳。

表1列出了不同类型纸张复制图象的密度范围,而原稿的密度范围在0~7(0)。显然在多数情况下,原稿的密度范围比印刷图像的密度范围,而且随着纸张质量的降低,可复制的密度范围越小,对于饱和度和色彩来说也是如此。解决的方法是压缩原稿的阶调范围,使其和纸张等能够再现的密度范围相匹配。

复制品受油墨纸张等材料的限制,最高密度一般在5左右,根据实践,原稿的密度范围在0.3-1,即反差为8时最为合适,若原稿反差小于4,复制时经合理压缩,效果仍欠佳。

首先,原稿的阶调关注的是亮度范围,即最亮与最暗区域的对比。透射原稿的亮度范围通常较大,反射原稿则较小。这些差异可以用密度反差或透射率、反射率的范围来衡量。接着,分色或加网分色片的阶调是印刷过程的基础。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控制阶调,以确保拷贝、晒版的质量。

菲林和印刷品的密度范围有什么区别

1、大小不同。菲林:品红密度范围25-55,墨层厚度0微米,青密度范围30-60,墨层厚度0.85微米,黑密度范围40-80,墨层厚度0.75微米。

2、指的是菲林在紫外光下的透射密度。那么一般的菲林的透射密度是在0.05-0.07个D的样子 如果高于这个密度也就是说在晒版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底灰印刷的时候容易上脏。不过这个数据要通过仪器来测量。有时候肉眼看透明度好像不好。但是在紫外光下却能达到0.05D的一个透射密度。

3、灰雾值,即空白菲林的绝对密度,一般要求小于或等于0.03为优秀,0.03到0.07则被视为合格。实地密度指的是大实地块的密度值,由于测量条件限制,实际密度可能在5-8之间就算合格,但大块实地的密度需达到0-3,以确保印刷色彩饱满且暗调层次清晰。

4、理论上是8--4之间,但一般都控制在2左右,如果前后两卷菲林密度相差太大的话会影响印刷的颜色。

标准黄墨精细产品实地密度范围是多少

标准黄墨精细产品实地密度范围是0.85-15。我国行业标准规定:精细印刷产品(一般用铜版纸印刷)的密度范围:黄墨是0.85-15,品红墨是25-55,青墨是30-60,黑墨是40-80。实地密度:均匀且无空白地印刷出来的表面颜色密度称为实地密度。

丝网印刷复制的范围通常在80目以下,加网线数太高的印刷在高光区域会出现网点丢失现象,细节无法再现。另外,加网线数过高也会给选择丝网带来困难。按照通常的选择方式,丝网目数应是晒版软片的加网线数的4倍。过高的加网线数会造成墨层过薄,图文的反差会减小,这同样会影响图像的表现力。

复制品受油墨纸张等材料的限制,最高密度一般在5左右,根据实践,原稿的密度范围在0.3-1,即反差为8时最为合适,若原稿反差小于4,复制时经合理压缩,效果仍欠佳。

如长期以来华东地区选用的一组三原色墨,像上海油墨厂生产的05-28透明黄、05-14洋红、05-32天蓝以及天津油墨厂生产的GS-135洋红、GS- 425天蓝、GS-236中黄油墨都具有快干、快固着、色彩鲜艳、色偏少、疏水性强、印刷适性好等特性,对高速、多色机用于涂料纸印刷精细产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