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金红石材料性质

合成金红石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它以晶质体的形式存在,属于四方晶系,呈现出稳定的块状晶体结构。最常见的颜色是浅黄色,但也可能呈现出蓝、蓝绿或橙色的变体。金红石的光泽介于亚金刚光泽和亚金属光泽之间,具有一定的金属质感。

合成金红石(Synthetic rutile)。化学成分 TiO2。晶系及常见晶形 四方晶系,常呈块状。光学性质 (1)颜色 常见浅黄色,也可有蓝、蓝绿、橙色(见图4-1-38)。图4-1-38 合成金红石 (2)光泽及透明度 亚金刚光泽至亚金属光泽,透明。(3)光性 非均质体,一轴晶,正光性。

合成金红石的晶系是:四方晶系,光性是:非均质体,一轴晶正光性。关于晶系介绍: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主要是一些胶体,有机质,玻璃。晶体又分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包括显晶质和隐晶质,主要是一玉石类,一般玉石都是多晶体的集合体长成。

合成金红石具有柱状解理,硬度为6,质地相对较脆,相对密度大约为25。它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特性显著,色散值特别高,达到了0.28,这是宝石材料中独一无二的特性。这种高色散使得合成金红石在某些情况下曾被误用为钻石的替代品,特别是在1950年前后,它在美国市场上被广泛用于模仿钻石。

合成金红石腰部特征为光性特征。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合成金红石腰部特征为光性特征,非均质体,一轴晶,正光性,多色性:很弱,浅黄,无色,折射率:616至903,双折射率:0.287。金红石是较纯的二氧化钛,含二氧化钛在百分之95以上,是提炼钛的重要矿物原料,但在地壳中储量较少。

人造金红石的介绍

其TiO2含量视加工工艺之不同波动在91%~96%,是天然金红石的优质代用品,大量用于生产氯化法二氧化钛,也可用于生产四氯化钛、金属钛以及搪瓷制品和电焊条药皮,还可用于生产人造金红石黄颜料。

外观特征:与人造金红石相比,天然金红石的外观较为黯淡,没有过多的光彩。 观察方法:通过放大镜观察金红石的底部边缘,人造金红石会出现明显的双影现象,而天然金红石则不会。 价格差异:由于天然金红石的稀缺性和生产成本较高,其价格通常远高于人造金红石。

金红石是一种普通的天然矿物,它的成分是二氧化钛,由于它的折光率(2.61—2.90)比钻石(2.42)还要高,故琢磨宝石后能出现明亮耀眼的闪光,且能出现彩虹般的变化,显得非常美丽。可惜的是,天然金红石几乎全是不透明的,所以1947年才经美国铅业公司首先制出了人造金红石。

人造金红石又称合成金红石,系指利用化学加工方法,将钛铁矿中的大部分铁成分分离出去所生产的一种在成分上和结构性能上与天然金红石相同的富钛原料,其TiO2含量视加工工艺之不同波动在91%~96%,是天然金红石的优质代用品。目前产量已超过天然金红石,主要原因是天然金红石贮量日渐枯竭,产量逐年下降。

合成金红石的合成金红石的生产方法

1、合成金红石是一种通过特殊改进的火焰熔融法生产而成的材料,这种工艺在40至50年代曾在美国盛行,但现在产量已经非常稀少。其生产过程类似于其他采用火焰熔融法合成的物品,成品通常呈现出梨形或香肠形,直径约3厘米,长度不超过10厘米。

2、合成金红石(Synthetic Rutile)这是用一种经过特殊改进的额外加氧的火焰熔融法合成的,40-50年代美国曾大量生产过,现在生产已非常有限。近于无色透明的合成金红石曾被用作钻石的代用材料。

3、合成金红石的加工过程通常遵循一种标准化的钻石形状,这种材料展现出非凡的光泽,尽管并非完全透明,而是带有一些微妙的浑浊感,略带淡黄的色调。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它的色散特性尤为显著,呈现出明显的虹彩效应。由于其双折射效应非常强烈,使用放大镜观察时,其刻面边棱的双影比锆石更为明显。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