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3-CHCL-CH2--CH3 + NaOH == CH2=CH-CH2-CH3 + NaCL + H2O 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丙烯。
2、-甲基-2-氯丙烷 实际上就是叔丁基氯,稍微一点碱性就会消除。
3、-甲基-2-氯丙烷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反应中生成的氢氯酸需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4、这是因为2-甲基-2-硝基丙烷是一种含有硝基(-NO2)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虽然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但它在常温下不能在TNT分子中提供足够的能量去破坏硝基结构,因此TNT和NaOH不会发生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即便TNT和NaOH能够反应,它们的反应也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
5、加氢氧化钠鉴别。往混合物中加盐酸,充分混合后分液。丙胺因形成四级铵盐而在水相中,其余两种在有机相中。 其次,在有机相中加入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1-硝基丙烷有活性氢而溶解在水相中,2-甲基-2-硝基丙烷则不溶。
6、Ⅱ.(1)根据A结构简式并根据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可知,分子式为C 12 H 13 O 4 Cl。(2)A中含有1个羧基、1个氯原子和1个酯基,因此需要3mol氢氧化钠。(3)A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物分别是HOOC CH 2 CHOHCH 2 OH和 。

1、因为2-甲基-2-氯丁烷的分子结构非常非常活跃。会失去电子,形成新的化学键,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盐酸,所以制备中盐酸的用量很大。二甲基甲醇为有象乙醇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用于制取丙酮、二异丙醚、乙酸异丙酯和麝香草酚等。
2、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2氯丙烷和1,3—2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
3、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易聚集生成胶团,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3)具有很低的Kraff点 (4)与普通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5)具有良好的钙皂分散性能; (6)优良的润湿性能。
4、为了避免直接使用氢氰酸,常将醛、酮与氰化钾或氰化钠的水溶液混合,然后缓缓加入硫酸来制备氰醇,这样可以一边产生HCN,一边进行反应;也可以先将醛、酮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再与氰化钠反应制备氰醇。与格氏试剂(2)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在格氏试剂中,可以把R看作是负碳离子(R),它所起的作用与CN、OH、RO等相似。
5、环氧丙烷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聚氨酯合成材料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氯产品中是居盐酸、液氯、PVC、氯化苯、氯磺酸之后的第六大品种。 1 生产概况 1995年世界环氧丙烷生产能力达到442万t,总产量为391万t。生产方法以氯醇法和间接氧化法两种技术为主,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48%和52%。
6、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3H6,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丙烯是做为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之一用的,其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丙烯。另外。丙烯可制备丙烯腈、环氧丙烷、异丙醇、苯酚、丙酮、丁醇、辛醇、丙烯酸及其酯类、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合成甘油等。
1、与氯气反应。2氯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透明液体,与氯气反应变成2,2二氯丙烷,微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醚、苯,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溶剂。
2、虽然3°H的反应速率比1°H快(氯气约为5:1左右),但是3°H只有一个,1°H有9个,相比之下还是1°H反应的多一些。
3、新戊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丙烷的方程式:C(CH3)4+Cl2→光照→(CH3)3CCH2Cl+HCl。新戊烷,又名2,2-二甲基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2,其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标准状况下为极易挥发的液体。新戊烷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等。
4、消毒粉则是Ca(ClO)2,因为其不够稳定一般为固体,是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得,价格低廉,用于工业漂白,使用方法是加水溶解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从而漂白。保存以上漂白剂时,注意密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新戊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丙烷的方程式:C(CH3)4+Cl2→光照→(CH3)3CCH2Cl+HCl。新戊烷,又名2,2-二甲基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2,其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标准状况下为极易挥发的液体。新戊烷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等。
正戊烷CH3CH2CH2CH2CH3,异戊烷(CH3)2CHCH2CH3,新戊烷C(CH3)4,正戊烷对应的一氯代物有3种:1-氯戊烷,2-氯戊烷,3-氯戊烷。
种,正戊烷有三种,异戊烷有四种,新戊烷只有一种。
产率过低原因:叔丁醇与浓盐酸反应不够充分。分液洗涤过程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关没控制好,造成漏液,损失部分产物。干燥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过多,产品吸附在氯化钙上,造成损失。产物转移过程中造成损失。
g。2-甲基-2-氯丙烷的分子量为 95,理论产量为 2×95÷74=75g,经称量所得产品产量为8g,产率为 22%。甲基,甲烷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电中性的一价基团。
并以过氧化苯甲酸为氧化剂,在(R,R)-Salen Mn(Ⅲ)的存在下对烯烃2-甲基-3-(1S,2S,5R)-薄荷基-1-丙烯进行了不对称环氧化,合成了2-甲基-3-(1S,2S,5R)-薄荷基-1,2-环氧丙烷,d.e.值为60%,这些化合物还未见文献报导。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我国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起步较晚,因此产品开发、性能研究及应用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具有新颖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系列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更受到重视。1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从1988年起,日本Osaka大学的Okahara研究小组[3]合成了一系列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习题 9-12预测下列二组醇与氢溴酸进行SN1反应的相对速率:习题9-13 2-环丁基-2-丙醇与HCl反应得1,1-二甲基-2-氯环戊烷;而2-环丙基-2-丙醇与HCl反应得2-环丙基-2-氯丙烷而不是1,1-二甲基-2-氯环丁烷,请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