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维生素K1.K2是2-甲基萘醌的衍生物,K3为2-甲基1,4萘醌.有K4吗?它的化学...

1、有。 自然界目前已经发现的维生素K有两种——存在于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K1;肠道细菌合成或来自腐败鱼粉的K2。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也有两种——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enadione sodium bisulfate)、K4(乙酰甲萘醌,menadionediacetate)。

2、维生素K1和K2均为2-甲基-1,4-萘醌衍生物,其中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它们均具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影响,需避光保存。人工合成的K3和K4为水溶性,可用于口服或注射。值得注意的是,抗凝血药物双香豆素,因其结构类似维生素K,能抑制其作用,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3、维生素K具有异戊二烯类侧链的萘醌类化合物,包含维生素K维生素K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四种。其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是天然的,从化学结构上看,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都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区别仅在R基的不同。

4、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

5、K1主要由2-甲基-1,4-萘醌和萜类侧链组成,常见于青绿植物;而K2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体内,人工合成的K3则无侧链,其化学结构为甲基萘醌,也称为维生素K3。

辅酶是否是酶

作为酶的辅因子的有机分子,本身无催化作用,但一般在酶促反应中有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如参与氧化还原或运载酰基的基团)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透析将辅酶除去。辅酶(coenzyme)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与酶较为松散地结合,对于特定酶的活性发挥是必要的。

性质不同 辅酶:一大类有机辅助因子的总称,对于酶的氧化还原、基团转移和异构反应的必须因子。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作用不同 辅酶作用:(1)抗心肌缺血作用。(2)增加心输出量和降低外周阻力有助于抗心力衰竭效果。

辅因子包括金属离子和一些分子量不大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常见的金属离子有锌离子(Zn()、镁离子(Mg()、铁离子(Fe()、铜离子(Cu()等,例如醇脱氢酶含锌、精氨酸酶含锰、而多酚氧化酶则含铜等。

β-甲萘醌的产业化意义

1、甲萘氢醌尚具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关。维生素K不能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7 甲萘氢醌的药代动力学 甲萘氢醌为水溶性,不论有无胆汁分泌,口服均良好吸收,并且可被直接吸收入血循环,随β脂蛋白转运,在肝内迅速代谢,经肾脏及胆道排泄,不在体内蓄积。

2、抑制蛋白质合成系统的有吲哚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系统的有磷霉素、D-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作用于细胞质膜的有持久霉素、青霉素、多粘菌素B、大四环抗生素、缬氨霉素、大四环抗生素以及英恩霉素等。

3、其中有些类胡萝卜素具有与维生素A1相同的环结构,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含有两个维生素A1的环结构,转换率最高。一分子β胡萝卜素,加两分子水可生成两分子维生素A1。在动物体内,这种加水氧化过程由 β胡萝卡素-15,15′-加氧酶催化,主要在动物小肠粘膜内进行。

4、活性很低,根本无法取代。可以考虑换一种方法,用β-萘酚钠与溴乙烷作用。在硝酸作用下由于强酸性条件可以先发生水解(需要很长时间、很强烈的条件和很浓的酸),生成1-萘酚,1-萘酚可以继续被硝酸氧化成1,4-萘醌,然后如果条件足够强烈时间足够长,1,4-萘醌最终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邻苯二甲酸。

5、肌注吸收后,随β脂蛋白转运,约8~24小时作用才开始明显,并在肝内被利用,需数日才能使凝血酶原恢复至正常水平。以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形式经肾及胆道排泄。

(5).二甲基萘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