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上总够有4个C原子,而且支链是饱和的。由此分情况考虑:两个支链都是2个C原子的,即都是乙基-CH2CH3:有3种情况,两个-C2H5处在邻、间、对位。一个是-CH3,另一个有3个C原子:再分两种情况:①:3个C的是丙基-CH2CH2CH3:依然3种情况,邻、间、对。
饱和碳原子会形成四个键,与这个碳相连的四个原子会形成四面体的形状(如果与这个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是相同的,则为正四面体),任何三个键都不可能共面 至于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和这些碳原子所成的键一定是共面的,这其中有一个键是与前面说的饱和碳原子所成的键。
苯环只有一个支链一个对称轴,三种(与此支链构成邻间对)。苯环(benzenering)是苯分子的结构。为平面正六边形,每个顶点是一个碳原子,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结合。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键角均为120°,键长40_。苯的分子式为C6H6。
间位异构体(meta-异构体):在苯环上,如果三个取代基位于相邻的碳原子上,称为间位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式如下:X|H - C - Y|Z 对位异构体(para-异构体):在苯环上,如果三个取代基位于对角的碳原子上,称为对位异构体。
这种描述有助于理解和识别化合物的结构。综上所述,通过系统命名法,我们可以准确描述和识别一个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如1-硝基-3-氯苯,其结构特征为苯环,1号碳原子连接硝基,3号碳原子连接氯原子。这一命名系统不仅有助于化合物的识别和描述,也为后续的化学反应和合成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
1、因此,所有原子(包括碳和氢)最多两个原子共线。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你把苯环的4两个碳和甲基碳、乙基第一个碳连起来,他们也是共线的,不过是中间是不连续的,这么说的话,可以说是四个原子共线。
2、-甲基-4-乙基苯(对甲乙苯);三个甲基:1,2,3-三甲苯(邻三甲苯);1,2,4-三甲苯(间三甲苯);1,3,5-三甲苯(均三甲苯);我们知道,苯环上连接的烃基,只要第一个碳原子上有氢,那么这个烃基就可以被氧化成羧基,不论这个烃基有几个碳。
3、因此苯环上的甲基是1号乙基是2号,书写时小基团写在前面大基团写在后面,因此可以叫作1-甲基-2-乙基苯。也可以以苯环与连有最小的基团作为母体,最小基团是甲基,因此可以甲苯为母体,2号碳原子上连有乙基,叫作2-乙基甲苯,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可以邻间对,因此可以叫作邻乙基甲苯。
4、由于均为碳原子,所以要比较此碳原子直接连接原子的原子序,故甲基排於乙基之前。 支链位置的编号依〈最低系列〉原则,有两个可能性。即「1-甲基-2-乙基苯」或「2-甲基-1-乙基苯」。 由于两者均为最低系列(1 2),所以依数字顺排原则,命名为「1-甲基-2-乙基苯」。
5、最少2个原子共面。因为乙基苯乙炔是一个平面分子,其中乙基与苯环共面,而苯环上的3个碳原子与乙炔基团的3个碳原子也各自在同一平面内,因此最少有2个原子共面。乙基苯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阳离子稳定能力和吸电子基团的特性,可以在合成中作为反应中间体使用。
6、然后按照依附于主链的基团进行编号,苯环上的甲基基团应该位于1号碳原子位置,而乙基基团应该位于2号碳原子位置。因此,正确的命名应该为1-乙基-2-甲基苯。有机物命名时要注意从主链的一端开始,对每个取代基进行编号。数字应尽可能小,并按字母顺序排列。同时,遵循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编号的原则。
这要看甲基和乙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俗称有邻甲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系统命名为;2-甲基乙苯;3-甲基乙苯,4-甲基乙苯。
中文命名法一般按照甲乙丙丁顺序来,这时候拿苯环作为母体,叫1-甲基-某-乙苯。另外:国际上按英文单词开头字母,而甲基开头是m,乙基开头是e,故乙基在前甲基在后,翻译过来是某-乙基-1-甲苯。
丙基三个相邻的取代基时,应将甲基所在碳原子定为一号碳原子,命名为:1-甲基-2-乙基-3-丙基苯 。当然以上讲的是系统命名,如果你非要觉得是以乙苯为母体,当然乙基所连碳为1号碳了,其实都对。只不过根据系统命名法,一般采用甲苯为主体,所以今后如果看见类似情况还是以甲基为1号碳来命名。
通常采用“对称轴”法.即在被取代的主体结构中,找出对称轴.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苯环上连两个羟基和一个乙基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苯乙二醇。苯乙二醇化学式为C8H10O2,化学名称为1,2-苯乙二醇,是苯环上连有两个羟基和一个乙基的有机物,也称为乙基对苯二醇。其外观为白色至浅黄色固体,可溶于水、乙醇和二甲醚等极性溶剂。
乙二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乙二酸乙二醇酯,可能是环状结构,也可能是二乙二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酸乙二醇酯等。 乙二醇在铜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二醛。 乙二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乙二酸。 该条目似乎不完整,请提供更多信息。 乙炔与氢气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烯。
总结来说,高中有机化学中的原子共面问题,实际上取决于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sp2杂化通常意味着共面性,而sp3杂化则倾向于异面结构。理解这一基本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析和预测有机化合物的行为。
严格地讲,只有醇和酸反应才能叫酯化,但只要有羟基和羧基就能反应,只不过有些不能叫酯化反应。有机氧化条件有很多。首先,几乎所有有机物都能燃烧,是氧化反应,但在高中题目里的有机物氧化不包括燃烧(否则就白说了,都能燃烧啊)。
答案:白雾是后期H2SO4的分解产物SO2与水形成的酸雾 C + 2H2SO4—CO2 + 2SO2+ + 2H2O 粗产物环己烯中加入食盐使水层饱和的目的何在?答案:是利用盐析效应促使有机层与无机层的分层。
条件—醋酐+加热;丁二酸酐与苯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条件—三氯化铝;取代羧酸先用二氯亚砜处理,生成相应的酰氯,后在三氯化铝作用下,与苯再次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酸性加热合环,条件—三氟甲磺酸或盐酸+醋酐,即可得到目标结构—2,5-二苯基呋喃。
没错。硝化产物是两种。因为按取代基的定位规律解释,甲基和乙基的定位效应差不多,所以硝基可以进入甲基的邻位,也可以进入乙基的邻位,因为有两种产物。
因此硝化后的产物,只能有两种,由于甲基的位阻小一点,因此甲基的邻硝基产物会多一点。
对乙基甲苯硝化两个产物,一个是硝基在甲基邻位的,一个是硝基在乙基邻位的。C6H10,通式是CnH2n-2,说明是炔烃或环烯烃。都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汞盐催化下不与稀硫酸作用,说明不是炔烃,那只能是环烯烃。
剩下,2,4,6位被取代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两个甲基夹一个硝基,硝基的对位是甲基。又如:1-甲基-2乙基苯的一硝基取代物有4种,你最好还是画图自己看下,这样有助于理解。
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硝化反应的速度越快,放出的热量越多,越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被硝化的物质大多为易燃物质,有的兼具毒性,如苯、甲苯、脱脂棉等,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与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
间乙基甲苯的硝化反应如图:硝化反应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应过程。脂肪族化合物硝化时有氧化-断键副反应,工业上很少采用。硝基甲烷、硝基乙烷、1-和2-硝基丙烷四种硝基烷烃气相法生产过程,是30年代美国公司开发的。迄今该法仍是制取硝基烷烃的主要工业方法。
1、对乙基甲苯,也叫对甲基乙苯 简称对甲乙苯。
2、既然是烃,说明只有碳氢元素,且官能团只有苯环。苯环不饱和度是4,所以该烃分子式为CnH2n-6。也就是12n+2n-6=120 所以n=9。分子式为C9H12。关于同分异构这样分类思考:出了苯环还有三个C,可以是一个丙基、一个甲基一个乙基、三个甲基。
3、对乙基甲苯又称4-乙基甲苯,对乙基甲苯,4-甲基乙苯,分子式为C9H12,摩尔质量为120g/mol。结构简式为p-C6H4(CH3)CH2CH3。乙基甲苯有邻位(。一)i81位(。一)、对位}P_]_.种异构体(1)邻位物沸点168一165!常压)fit一63}:(799kYa)}相对密度玛.}D.8841。折射率。召5=tU2。
4、对乙基甲苯,也称作4-乙基甲苯、对乙基甲苯或4-甲基乙苯,其分子式为C9H12,相应的摩尔质量为120克/摩尔。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6H4(CH3)CH2CH3,即苯环上有一个乙基基团和一个甲基基团分别连接在苯环的4号和2号碳原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