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如下: 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从锂到铯,密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但钾的密度反常,比钠小。这是由于钾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 熔点、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碱金属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碱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碱金属与氧气反应,反应剧烈程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钠生成过氧化钠,而钾、铷、铯则形成更为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和氢气。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皆为具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铯带金黄色),但暴露在空气中会因氧气的氧化作用生成氧化物膜使光泽度下降,呈现灰色。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于2g.cm^-3,是典型的轻金属,锂、钠、钾能浮在水上,锂甚至能浮在煤油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金属的密度表(单位:克/立方厘米): 铝:70 钙:55 铜:96 铁:87 镁:74 镍:90 铅:134 银:49 锡:31 钛:511 锌:141 金:132请注意,这些密度值是基于标准条件下的平均值,实际密度可能会因温度、压力和金属合金的成分等因素而略有变化。
钪,一种密度仅为99克/立方厘米的金属,位列十大密度最小金属之首。紧跟其后的是钡,密度为51克/立方厘米。钛,一种常见的轻质金属,密度为51克/立方厘米,紧随其后。钇,密度为69克/立方厘米,也榜上有名。铕,密度为24克/立方厘米,同样值得关注。
金的密度为13 g/cm,比铅的密度大。 汞的密度为15 g/cm,在常温下为液态,是已知最软的金属。 铅的密度为13 g/cm,而银的密度为5 g/cm。 铜的密度为9 g/cm,铁的密度为86 g/cm。
常用于制造合金和电子产品。铜(Cu):密度为967g/cm。铜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广泛用于电气和电子工程。锌(Zn):密度为133g/cm。锌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也用于制造镀锌钢板和电池。这些金属的密度值对于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密度排序从大到小:(单位:kg/m)锇 257铂 245金 13汞 15铅 13银 5铜 9铁 86锰 3铬 2钛 55 铝 69镁 74钙 55钠 0.97钾 0.87锂 0.54 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ρ。

所以碘元素原子半径比钡原子小,但是价电子比钡多。
同一周期从右往左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铍。3最耐腐蚀的金属:铱,对酸化学稳定性极高。3颜色最特殊的金属:铜,紫红色。3含同位素最多的金属:锡,有10种稳定的同位素。3最重的碱金属:钫,是放射性金属,碱金属中质量最重。3人类发现的最后一个金属:铼,稀有且伴生,存在于自然界中。
1、锂:熔点180.5℃,沸点1347℃,熔沸点相对较高,是碱金属中的特例。钠:熔点981℃,沸点829℃,熔沸点较锂低。钾:熔点665℃,沸点774℃,熔沸点继续降低。铷:熔点389℃,沸点688℃,熔沸点进一步下降。铯:熔点284℃,沸点674℃,熔沸点接近室温,是碱金属中熔沸点最低的之一。
2、铷(Rb):532克每立方厘米。铷的密度显著增加,远大于钾和钠。铯(Cs):8785克每立方厘米。铯的密度是碱金属中较大的,但仍小于许多常见金属。钫(Fr):870克每立方厘米。钫的密度与铯相近,但由于其放射性,实际应用非常有限。熔沸点:锂(Li):熔点180.5℃,沸点1347℃。
3、碱金属的密度和熔沸点因其元素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