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苯基甲基甲酮;苯乙酮;乙酰苯;1-苯基乙酮;苯甲酰基甲烷 【英文名称】acetophenone;hypnone;acety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分子结构:羰基上碳及苯环碳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甲基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
常用孕激素有:甲孕酮(安宫黄体酮)、妇宁片(甲地孕酮)、妇康片(炔诺酮)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周期或持续治疗的假孕疗法,使肌瘤变性、软化。但因可使瘤体增大和不规则子宫出血,不宜长期应用。 甲孕酮:周期治疗为每日口服4mg,自月经第六~二十五天口服。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能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性月经异常、皮肤干燥、龟裂、皮肤炎等。甲苯本身对人体只有轻微损害,但少量就能导致死亡。工业甲苯中经常掺有少量苯。甲苯与苯这两种结构十分类似的化合物在毒性上却有极大的差异。
对氨基苯基甲基酮在溶解性上表现不俗,易于溶于热水,同时也能在乙醇、乙醚和盐酸中溶解,但对冷水和苯的溶解度较低。它的物理特性中,熔点为106℃,沸点范围在293~295℃。
-氨基苯乙酮,中文名称为间氨基苯乙酮,也被称为3-氨基苯乙酮、间氨基乙酰苯、间乙酰苯胺、3-乙酰基苯胺、间氨基苯基甲基酮。
苯基甲基酮是一种芳香酮化合物,化学式为C8H8O。亚硫酸氢钠(NaHSO3)是一种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
我们知道,苯基甲基酮的化学式是C8H8O。它由苯基、甲基和羰基组成。可以表示为Ph-CO-CH3,其中Ph代表苯基,CO代表羰基,CH3代表甲基。
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麻黄素、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1-苯基-2-丙酮、胡椒醛、黄樟脑、异黄樟脑、醋酸酐。简单来说,易制毒化学品就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料和配剂, 既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流入非法渠道又可用于制造毒品。
-氨基苯乙酮的CAS号为99-03-6,EINECS号为202-722-3。其分子式为C8H9NO,分子量为131632。3-氨基苯乙酮在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分子结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其性质和用途,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化合物在合成、药物开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间氨基苯乙酮,也称为3-氨基苯乙酮或间乙酰基苯胺,其英文名是3-aminoacetophenone。它的分子式相对分子量为1317,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其熔点在98℃至99℃之间,沸点则在289℃至290℃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毒性较高,大鼠经口摄取的致死剂量为1870mg/kg。
肾上腺酮,以其中文名称3,4-二羟基-2-(甲基氨基)苯乙酮而闻名,英文名则为Adrenalone,还有其他诸如1-(3,4-Dihydroxy-phenyl)-2-methylamino-ethanone等别名。该物质在NSC-970Compound B和KENDALLS B等编号下被识别,与Reichsteins B、Corticosteron、17-Deoxycortisol等名称有所关联。
胺类是含有氨基的有机物,3-硝基苯乙酮不属于胺类。
-乙酰氨基苯硼酸,其化学全称是3-Acetamidophenylboronic acid,中文名称为3-乙酰氨基苯硼酸,也被称为3-乙酰胺基苯硼酸或3-氨乙酰基苯硼酸。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式为CH3CONHC6H4B(OH)2,线性分子式为C8H10BNO3,分子量为1798。其纯度至少为98%。该物质的CAS号为78887-39-5。
作为有机化合物的一种,3-(N,N-二烯丙基)氨基乙酰苯胺在化学领域有着特定的应用。它的结构特性使其在某些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可能用于药物研发、染料合成或者特定的化学品中间体。尽管具体的应用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数据,但这个名称和化学信息为了解其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的起点。
苯乙酮与苯在锌的作用下生成1,1-二苯乙烷,即氧原子转移到锌上,生成氧化锌,苯基转移到羰基碳上。
苯基甲基酮是一种芳香酮化合物,化学式为C8H8O。亚硫酸氢钠(NaHSO3)是一种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
片状结晶。熔点21℃,沸点218℃,比重0105,折射率527(20℃)。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苯和甲苯。与三氧化铝作用可生成苯甲酸和醋酸,在乙醇中与钠作用可生成乙基苯基甲醇,与锌加盐酸或氢(加镍)作用生成丙苯。 本品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工业用于制利胆药利胆醇、抗癫痫药甲妥因等。
酮类在碱的催化下也能进行羟醛缩合,但通常需要特殊条件,如丙酮在碱的存在下,可生成二丙酮醇,但产率低。通过优化条件,如快速移除产物,可以提高反应效率。交叉羟醛缩合涉及不同分子间的反应,如苯甲醛和甲醛在特定条件下,可生成单一的缩合产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凡结构式为的醛或酮(乙醛和甲基酮)与次卤酸或卤素碱溶液作用时,甲基上的三个α-氢原子都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三卤代衍生物。而这种三卤代衍生物,由于卤素的强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碳的正电性大大加强,在碱的存在下,发生碳碳键的断裂,分解生成三卤甲烷(俗称卤仿)和羧酸盐。
随后,使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进一步检测。甲基醛和甲基酮会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碘仿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在甲醛和乙醛这组中,乙醛能够发生碘仿反应,而甲醛则不会。斐林试剂的反应基于醛类化合物的还原性,能够与之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

苯乙酮是芳香酮,其相关信息如下:苯乙酮是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低挥发性、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苯乙酮是最简单的芳香酮,其中芳核直接与羰基相连,以游离状态存在于一些植物的香精油中;苯乙酮遇明火、高热可燃。
苯乙酮是芳香酮,是指羰基直接连在苯环碳原子上,羰基一端连有苯环,另一端连有甲基,也叫作甲基苯基甲酮,还可以叫作1-苯基乙酮,苯乙酮是甲基酮,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格式试剂反应,与氨的衍生物发生反应,还可以进行碘仿反应等。结构式是,C6H5COCH3。
都是呀。甲基酮和芳香酮的概念不冲突的。能和HCN发生加成反应。
苯乙酮和邻氨基苯甲醛相比,还是邻氨基苯甲醛的羰基活性大。醛和酮羰基的活性顺序: HCHO脂肪醛芳香醛脂肪族甲基酮8个碳以下的环酮其他脂肪酮芳香酮。苯乙酮属于芳香酮,邻氨基苯甲醛属于芳香醛,因此邻氨基苯甲醛的羰基活性更大。
所有的醛 脂肪族甲基酮 低级环酮 苯乙酮是芳香酮;1-苯基-2-丙酮 是脂肪酮,属于第二种情况,能和饱和亚硫酸氢钠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苯甲基酮能发生碘仿反应。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碘仿反应要发生必须是甲基酮,可以从机理上看,生成的碘仿,三个碘都是取代的α氢。
不能。苯甲醛的阿尔法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碘仿反应是甲基酮和乙醛能发生的一种反应,其原理是碘可以与阿尔法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如果阿尔法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能发生碘仿反应,因此苯甲醛不能发生碘仿反应。
碘仿反应,是指乙醛(或甲基酮)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浅黄色沉淀的过程。这个反应因其产物碘仿而得名。只有乙醛能够进行此反应,而酮类中的丙酮、低级脂肪酮和苯乙酮也能观察到碘仿的生成,但随着碳原子数增加,反应的进行会逐渐减弱,高级脂肪甲基酮和2,6-二甲基苯乙酮通常不会产生碘仿。
对具有CH3CO-结构醛、酮进行了碘仿反应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具有CH3CO-结构的物质不一定能发生碘仿反应。
碘仿反应又称卤仿反应,即含有乙酰基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卤化并生成卤仿的有机反应。乙酰基(别称:乙酰)是一个由甲基和羰基组成的酰基官能团,化学式为CH3-CO-或记为Ac-。乙酰基存在于很多化合物之中,包括乙酰胆碱、对乙酰氨基酚、乙酸、乙酰氯、苯乙酮、乙酰胺和乙酸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