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度:V=S/t 重力:G=mg 密度:ρ=m/V 压强:p=F/S 液体压强:p=ρgh 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就这么多。
2、浮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ρ液gV排。其中,ρ液代表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排是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将悬浮于液体中;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位于液体中的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公式为F=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密度与物体体积之差:浮力等于物体的体积与所处液体的体积之差乘以液体的密度。
4、-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浮力等于液体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排开体积,公式为 F浮=G排=ρ液gV排。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两端的力与其作用距离的乘积相等,公式为 F1 L1=F2 L2。 理想斜面:在理想斜面上下滑,所需的力与物体的重力、斜面高度和长度的比值相等,公式为 F/G=h/L。
1、在中考物理中,密度的计算是常考知识点之一。让我们通过几个经典例题来掌握这一核心概念的运用。乌鸦喝水智解: 一只乌鸦投入石块于500cm的瓶子中,以解决饮水问题。水的初始体积为400cm,而石块体积为100cm。当石块沉入瓶底,总质量升至1160g。
2、玻璃瓶的容积;合金滚珠的总质量;合金滚珠的密度。解:玻璃瓶的容积为300cm;合金滚珠的总质量为700g;合金滚珠的密度为5g/cm。 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374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cm。
3、④ 比较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4、加入水后,水的密度比原食盐水的密度小,也就是比塑料球的密度小,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塑料球将要下沉,由于烧杯是柱形容器,所以底部受到压力大小等于内容物的总重力,加进水后烧杯内容物的总重力增大,固此烧杯底受到压力增大,所以压强增大,正确答案D。
5、有效的复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如下:明确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研究考试说明:透彻理解考试范围、内容要求和分数权重,明确中考方向。掌握命题要求:了解中考命题的科学性、层次性、能力性等要求,特别是能力要求的层次性。
6、第一,复习没有到位。总觉得物理没有什么可以复习的,翻翻卷子也就放下不管了。忽然想起小学班主任对我说的话来:“你虽然觉得擅长那一科但是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有时间应该去琢磨自己的弱项,提高的空间还很大。”总听人家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真正自己体会到了。
测量玉的密度是一个细致的过程,通常涉及两种主要方法:直接测量质量和体积,以及利用浮力原理。在第一种方法中,首先使用天平精确测量玉的总质量m。接着,通过用量筒或量杯,并采用排水法来测量玉的体积V。排水法的原理是将玉完全浸没在水中,通过测量溢出水的体积来确定玉的体积,这与玉的体积相等。
测量原理: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质量(m)除以体积(V)。因此,首先需要用天平测量玉的质量,然后使用排水法,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玉的体积。 浮力法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公式为 F浮 = G - F = ρ水gV物。
测量原理: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质量(m)除以体积(V),其中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测量,体积则可以通过排水法,使用量筒或量杯来确定。 浮力法原理:浮力(F浮)等于物体的重力(G)减去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拉力(F),即 F浮 = G - F。

小 因为把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的过程中,一部分盐水还粘在量筒上,从而使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要小于真实值,由ρ=m/v可知v不变m越小ρ的值也越小。
当瓶子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变为600克。由此推算,这种液体的质量为400克。考虑到瓶子的体积固定为500毫升,我们可以计算出这种液体的密度为0.8克/毫升。这个计算过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首先,我们知道了空瓶重200克,装满水后的总重是700克,那么水的质量就是700克减去200克,也就是500克。
这种液体的密度为8×10^3kg/m^3。以下是详细的解题步骤:计算水的质量:已知瓶子装满水的总质量为1500g,空瓶子的质量为500g。因此,水的质量 = 1500g 500g = 1000g。计算瓶子的体积:由于水的密度是已知的,我们可以使用公式V = m/ρ来计算瓶子的体积。
某液体密度/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某液体的密度 。注:水的密度需要同一个温度的。某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可以不是相同温度的。
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2)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放入量筒中,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1;(3)把铁块和塑料块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记下铁块、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v2;(4)塑料块密度的表达式:ρ 塑料=m/v2-v1。
用针压法测固体密度的步骤如下:准备一根尖锐的针或者大头针。使用秤量取一定质量的待测固体,记录质量值。将待测固体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将针垂直地插入固体中,注意要避免倾斜和扭动。记录针完全插入固体时针尖露出固体表面的深度(记为h)。
九年级物理针压法测密度的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密度,具体步骤和要点如下:测量固体质量:使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记为m1。准备测量体积:将一个烧杯接满水,确保没有气泡和溢出。将接满水的烧杯和固体一起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记为m2。这一步是为了获取烧杯满水的质量基准。
【实验目的】测定不规则固体块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针压法 【实验材料和器材】不规则固体块、液体、天平、砝码、量筒、细铁丝或钢针。
只用天平(测石头的密度)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测出石头和空烧杯的总质量m2。取出石头将烧杯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3。将石头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水溢出后,测出烧杯、剩余水和石头的总质量m4。只用量筒(测橡皮泥的密度)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1、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2、使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记为m1,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再次使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记为m2。 计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 - m2。 读取量筒中盐水的体积,记为V。 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盐水的密度。
3、称量法:使用天平、量筒、水和金属块。首先称出金属块的质量,接着在量筒中注入适量水并读取体积。然后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再次读取体积。通过公式 ρ = m / (V2 - V1) 得出密度。 比重杯法:需要烧杯、水、金属块和天平。首先将烧杯装满水并称出质量。将金属块放入水中,读取总质量。
4、方法一: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可以直接利用测量工具测定。将这些数据代入密度公式即可计算出密度。方法二: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可以采用排水法。在烧杯中装满水,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通过量筒测量溢出的水量。根据排水量可以直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再结合质量代入公式计算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