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大。因为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³,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为0.9×103kg。一块质量为8kg的冰的体积为2×10-3m3,若它完全熔化成水,其密度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8kg的水银;最多能装5×10-4m3的酒精。
水在液体状态时,分子之间呈现出范德华作用力后,被一部分氢键抵消,所以液体水的密度通常比冰密度大。水凝固成冰的固体状态下,分子氢键会有所放松,排列有序,乖乖被受范德华作用力支配。所以说液体状态水的分子作用力大于固态分子作用力。
水的密度大。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此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冰的密度大约是纯水密度的90%,即0.9g/cm3。因此,水的密度要大于冰的密度。
本质原因是因为水的氢键使水和其他物质不同。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
水的密度大。冰的密度为0.9×10kg / m水的密度为0×10kg / m所以,水的密度大。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1、水的密度大。因为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³,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2、水在液体状态时,分子之间呈现出范德华作用力后,被一部分氢键抵消,所以液体水的密度通常比冰密度大。水凝固成冰的固体状态下,分子氢键会有所放松,排列有序,乖乖被受范德华作用力支配。所以说液体状态水的分子作用力大于固态分子作用力。
3、本质原因是因为水的氢键使水和其他物质不同。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
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液态水不像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像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就增大了。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水在4摄氏度(精确为98摄氏度)时候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所谓量变(温度)引起质变(形态),冰的密度小于水。临界点效应:冰在超过0℃之后就化成了水,水在超过100℃之后又变成了水蒸气。
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4摄氏度以上的冷水比热水密度大,四度以下的冷水密度不一定比热水大。4摄氏度以下,温度越低密度越小,4摄氏度以上,温度越高密度越小,而0摄氏度以下温度越低密度越大。所以4摄氏度以上的冷水比热水密度大,4摄氏度以下的冷水密度不一定比热水大。
水有一种性质。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结合分子,叫做准冰晶体。
水在4摄氏度左右密度最大,这是因为水分子在接近冰点时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少,从而增加了水的密度。当水温低于4摄氏度时,水分子开始结冰,形成冰晶结构,这种结构比液态水中的分子结构更加松散,因此冰的密度低于液态水的密度,导致冰能够浮在水面上。
1、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9(水体积最小时为4℃)。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强可达2500大气压。
2、冰的密度是0.92g/cm_。自然界中的水,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蒸气,固态的水称为冰。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11(水体积最小时为4℃)。
3、冰的密度及性质冰的密度比水小,冰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在常压环境下,当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常用来作为冷却剂。
4、冰的密度0.92 g/cm。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结冰的温度为0°C,此时水的密度为9987kg/m(纯水在4°C时密度最大,为1000kg/m),冰的密度为917kg/m。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11(水体积最小时为4℃)。
1、冰在0℃下密度为0.92g/cm3,而水的密度正常为00g/cm3,所以冰能浮于水上。
2、冰的密度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一般而言,冰在常温下的密度约为0.9167克/立方厘米或917千克/立方米。这意味着一立方厘米的冰,其质量大约是0.9167克,或者说一立方米的冰,其质量大约是917千克。冰的密度相对较低,这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
3、冰块:0.9×1000kg/m3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密度与硬度之间没有相互关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而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除此之外,人们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八种冰的晶体。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压冰,在自然界不易存在。但是在宇宙空间中已经证实了,高压冰的存在。
再来说为什么冰的密度会比水小。因为物质的密度是本身是不一样的,冰虽然本质是水,但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结冰是冰内有空气,所以密度肯定就比水要小了。
水温降到0 ℃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冰的密度之所以比水小,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着氢键。把整个晶体撑大了。
当水(一般讲在摄氏四度)在液态下,它的密度是1。而在固态(零度)时,它的密度却是0、9。这就是它具有了冷涨热缩的特性。也就是说固态下要比液态下的密度小。这是因为在固度时它会产生晶体,使它的的分子之间产生一定空间的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