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患者在头孢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能会发生急性过敏症状,对于轻微的皮肤瘙痒、斑疹,停止使用头孢类药物即可,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皮肤瘙痒,甚至呼吸困难、喘憋、心慌等则需立即进行抢救,一般经过2-3天的积极抗过敏治疗可以度过危险期,一周左右可以获得恢复。
2、注射头孢过敏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丘疹以及潮红的症状,有可能会导致瘙痒,可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注射头孢可能会伴随着皮肤过敏的症状,通常会出现皮肤出现过敏性的荨麻疹或者是过敏性的药疹,也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糜烂。
3、头孢菌素输液之后,出现过敏,症状比较轻的,可能是全身出现轻微皮疹,或者是有瘙痒,也有可能有一定的心慌。只要应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并且停止头孢的输注,一般就会逐渐缓解。但输注头孢的静脉通道,是要保留的,可以更换上生理盐水之后,排空管道中的头孢菌素,然后接着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者是葡萄糖。
4、头孢是头孢类抗菌药的总称,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皮疹、药物热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出现头晕、耳鸣、抽搐等症状。
5、这些过敏的症状大多数与急性过敏反应相似,都可以有皮肤的瘙痒、红疹,或有支气管痉挛、过敏性哮喘以及寒战、发热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1、常用的有1-乙基-5-巯基四氮唑(C3H6N4S)、1-甲基-5-巯基四氮唑(C2H4N4S)。结构式如图。
2、其化学式为C7H6FN2O2S,分子量为1918,显示了其由碳、氢、氟、氮、氧和硫元素组成的复杂结构。该化合物的结构包含一个苯并咪唑环,其中二氟甲氧基和巯基分别位于该环的5号位和2号位。二氟甲氧基的引入为该化合物带来了特殊的理化性质,如较高的疏水性和特定的电子特性。
3、一般情况下,终端-侧链式环化是指通过将氨基酸残基中的C末端与赖氨酸或鸟氨酸侧链上的氨基结合,或者将N末端与门冬氨酸或谷氨酸侧链上的氨基结合来完成的。此外,还有一些多肽环化是通过将末端C与丝氨酸或苏氨酸侧链上的氨基形成醚键的方式来构建的。
4、【答案】:B 本组题考查药物的结构特征。头孢克洛3位具有氯原子取代(“克”的英文字头Chl0表示“氯”);头孢哌酮3位具有硫甲基四氮唑环取代的结构;头孢羟氨苄3位为甲基;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分别为7位侧链的末端含噻吩环和噻唑环,3位均为乙酰氧甲基结构。故本组题答案应选AB。
5、-巯基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OCH2CH2SH,英文通用缩写为ME或βME。它兼具乙二醇(HOCH2CH2OH)和乙二硫醇(HSCH2CH2SH)的官能团,为挥发性液体,具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βME通常用于二硫键的还原,可以作为生物学实验中的抗氧化剂。
6、【分子式】C6H4N—C(SH)s 【结构式】 【物化性质】相对密度1.42,熔点178~180℃,闪点515~520℃,爆炸极限219/m3(下限)。浅黄色粉末,有特殊气味。溶于苛性钠、乙醇、丙酮、苯和氯仿,不溶于水和汽油。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易燃。【发展概述】巯基苯并噻唑是一种阳极阻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