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胃肠功能紊乱。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急性毒性:LD50:400~800mg/kg(大鼠经口)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晚上好,2-甲基吡啶属于体内官能反应致瘫,它的部份反应机理类似未取代氮的甲苯,2-甲基吡啶与体内的无机酸和有机酸反应会生成对应的盐,在这些有机盐中,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二甲基联吡啶铵盐」,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百草枯」。
-二甲基吡啶是一种无色液体,其国标编号为33615,CAS号为108-47-4。分子式为C7H9N;NC(CH3)CHC(CH3)CHCH,分子量为102。该物质具有胡椒气味,蒸汽压在73℃时为4740kPa,闪点为37℃,熔点为-60.0℃,沸点在157~158℃之间。它能溶于水,并可与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它与氧化剂和铝的反应更是剧烈,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均可能造成伤害,对眼睛、呼吸道尤为敏感。吸入后可能导致喉部痉挛、炎症,甚至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接触后,烧灼感、咳嗽、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接踵而至。
卢剔啶,也称为二甲基吡啶,其英文名是Dimethylpyridine。它的分子结构尚未明确,但相对分子量为1016。
百草枯的主要成分是:1,1’二甲基和4,4’二氯二吡啶。1,1’二甲基为无色带有氨气味的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剧毒的气体。遇氧化剂及铝反应剧烈。对健康有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二甲基苯酚主要是通过间二甲苯经过磺化、盐析、碱熔、酸化的过程制得。这一过程涉及到化学反应,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最终产物的质量。
甲基乙基酮由于具有羰基及与羰基相邻接的活泼氢,因此容易发生各种反应。与盐酸或氢氧化钠一起加热发生缩合,生成3,4-二甲基-3-己烯-2-酮或3-甲基-3-庚烯-5-酮。长时间受日光照射时,生成乙烷、乙酸、缩合产物等。用硝酸氧化时生成联乙酰。用铬酸等强氧化剂氧化时生成乙酸。
聚乙烯醇的物理性质受化学结构、醇解度、聚合度的影响。在聚乙烯醇分子中存在着两种化学结构,即1,3和1,2乙二醇结构,但主要的结构是1,3乙二醇结构,即“头尾”结构 。
1、-二甲基-3-戊酮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其英文名称为2,4-Dimethyl-3-pentanone,亦可称为二异丙基甲酮、二异丙基酮、Diisopropyl ketone 或 Isobutyrone。该物质的CAS编号为565-80-0,MDL编号为MFCD00008918。它的分子式为C7H14O,分子量为1119。
2、-戊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展现出其独特的化学特性。在中文中,它被命名为3-戊酮,而在英文中则写作3-pentanone。另外,它还有二乙基甲酮这一别称,对应的英文是diethyl ketone。
3、用FeCl3检验,2,4-戊二酮与Fe[3+]生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络合物,只是由于2,4-戊二酮在互变平衡中含有相当量的烯醇型结构(水中10%,己烷中99%,气态91-93%),而丙酮中烯醇含量极少可以忽略,所以依此鉴别。
4、-戊酮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H2CH3,在分子结构中含有CH3CO-,所以能发生碘仿反应。
5、戊醛:戊醛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aldol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aldol产物,可以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成来鉴别。稀释溶液试剂鉴别:正戊醇:可以通过溶解性的变化来鉴别。正戊醇在水中溶解性较好,可以形成透明溶液,而在冷水中溶解度较低,会形成乳白色悬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