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什么反常膨胀要简单明了的回答

1、水在4°C时密度最大,出现了反常膨胀现象,这与氢键有关。在0℃时,水未结冰,大多数水分子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98℃,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

2、水在零至四度时,有反常膨胀的现象。一般物质由于温度影响,其体积为热胀冷缩。但也有少数热缩冷胀的物质,如水、锑、铋、液态铁等,在某种条件下恰好与上面的情况相反。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

3、水的密度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缔合作用减弱;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慢、缔合作用加强。综合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便可得知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水分子水的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了其独特的特性,包括颜色、光谱吸收、密度、冰点沸点、汽化热、熔化热、热容量、表面张力和介电常数等。水看似平凡,却能呈现出各种色彩,如白居易笔下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由于太阳光在浅水层的散射和深水层的不同波长光被吸收所造成的。

- 溶解性: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因此可以溶解其他极性物质,如盐、糖等。- 表面张力: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水分子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就是表面张力。- 比热容:水分子比许多其他分子具有更高的比热容,这意味着它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升高1度的温度。

物理性质:水的分子式为H2O,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加热至沸腾时,体积急剧膨胀,减少约四分之一。化学性质: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具有极性,所以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酸、碱等。

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4℃时水的密度是1g/cm3,在标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水的化学性质:水分子是极性的,即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这使得水成为一种很好的溶剂。

水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其分子结构和成分。水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溶解性、导电性和氧化性等。分子结构和成分 水的化学式为H2O,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水分子的结构呈V形,氧原子在中间,两个氢原子分别连接在氧原子两侧。

水分于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组成的,三个原子排列成以两个氢原子为底,以氧原予为顶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冰分子之间又有氢键,所以,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很特殊的性质。比如,沸点、比热容、气化热、溶解性、嵌面张力等性质都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水分子间隔

水分子之间的平均间距约为3×10-10m,假定此时水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若使水完全变为同温度下的水蒸汽,水蒸汽的体积约为原来水体积的1600倍,此时水蒸汽分子的平均间距最接近于 A.5×10-9m B.0×10-9m C.3×10-8m D.8×10-7m10-10 是10的负10次方 其他也是一样。

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1)液态水中水分子排布不规则,凝固后,排布变规则了,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间形成四面体结构,使得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所以水变冰后体积增大;(2)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很强的分子,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

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这一现象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在冰的形成过程中增大。 在液态水中,水分子是无规则排列的,而在水结成冰后,分子排列变得有规则。氢键的形成导致水分子间形成四面体结构,这种排列使得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导致冰的体积比水大。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