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法如下:羧酸与无机酸的酰氯反应:羧酸可以与无机酸的酰氯(如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亚硫酰氯SOCl2)反应生成酰氯。羧酸与草酰氯反应:羧酸也可以与草酰氯反应生成酰氯。这个反应可以在加热或回流条件下进行。
酰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用亚硫酰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草酰氯、四氯化碳等与羧酸反应制得。亚硫酰氯制备酰氯。反应方程式为:R-COOH + SOCl → R-COCl + SO + HCl 用亚硫酰氯反应较易制备酰氯,因为产物二氧化硫和氯化氢都是气体,容易分离,纯度好,产率高。
酰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用亚硫酰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与羧酸反应制得。
羧酸制备酰氯的方法:羧酸与SOCl2在DMF中反应,根据情况可以加热等;羧酸与草酰氯加热或回流。羧酸中的羟基被卤素取代的衍生物左式中R为氢或烃基;X为氟、氯、溴、碘。酰卤是非常活泼的化合物,不存在于自然界,只能通过化学合成制得。
1、与单烷烃链和单离子头基组成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特征性质[2]:(1)易吸附在气/液表面,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易聚集生成胶团,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3)具有很低的Kraff点 (4)与普通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5)具有良好的钙皂分散性能; (6)优良的润湿性能。
2、两性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良好的洗涤、分散、乳化、杀菌、柔软纤维和抗静电等性能,可用作织物整理助剂、染色助剂、钙皂分散剂、干洗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缓蚀剂等。但是,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价格较贵,实际应用范围较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小。
3、化妆品中常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咪唑啉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洗涤性能,且比较温和,低毒性和对皮肤、眼睛的低刺激性,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两性表面活性剂常与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有良好的配伍性,在一般情况下会产生协同增效效应。
4、表面活性剂范围十分广泛(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及两性),为具体应用提供多种功能,包括发泡效果,表面改性,清洁,乳液,流变学,环境和健康保护。表面活性剂在许多行业配方中被用作性能添加剂,如个人和家庭护理,以及无数的工业应用中:金属处理、工业清洗、石油开采、农药等。
5、表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可以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这些胶束可以有效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湿润物体表面,从而提高洗涤、润滑等性能。 溶解度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dmf:一般指N,N-二甲基甲酰胺。中文名N,N-二甲基甲酰胺 英文名N,N-Dimethylformamide 分子式 C3H7NO 分子量 709 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是一种化学物品,无色透明液体,既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优良的溶剂。极性惰性溶剂。
2、DMF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它是化学反应的常用溶剂。纯二甲基甲酰胺是有特殊臭味,工业级或变质的二甲基甲酰胺则有鱼腥味,因其含有二甲基胺的不纯物。名称来源是由于它是甲酰胺(甲酸的酰胺)的二甲基取代物,而两个甲基都位于N(氮)原子上。
3、DMF指的是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二甲基甲酰胺是化学反应的常用溶剂。纯二甲基甲酰胺是有特殊臭味,工业级或变质的二甲基甲酰胺则有鱼腥味,因其含有二甲基胺的不纯物。
4、DMF结构式如下图所示:DMF就是N,N-二甲基甲酰胺结构简式HCON(CH3)2;酰胺就是羰基+氨基;甲酰胺就是HCONH2;N,N-二甲基表示两个甲基取代在氨基的N上;所以就是HCON(CH3)2。
5、二甲基甲酰胺是利用甲酸甲酯和二甲基胺制造的。二甲基甲酰胺在强碱如氢氧化钠或强酸如盐酸或硫酸的存在下是不稳定的(尤其在高温下),并水解为甲酸与二甲基胺。HCON(CH3)2+H2O → (CH3)2NH+HCOOH。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二甲基甲酰胺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6、主要用作工业原料或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制造杀虫脒;非水溶液滴定溶剂;乙烯树脂和乙炔的溶剂;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50℃,溶剂为甲醇);分离分析C2~C5烃,正、异丁烯和顺、反-2-丁烯;农药残留量分析等。
1、pi,是聚酰亚胺的缩写。是主链含有酰亚氨基团(─C(O)─N─C(O)─)的聚合物。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近来,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 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2、PI是聚酰亚胺(Polyimide)的缩写是主链含有酰亚氨基团(─C(O)─N─C(O)─)的聚合物。有。
3、解析:聚酰亚胺 polyimides 主链含重复的酰亚胺基团 的聚合物 。英文缩写PI。结构为 式中Ar1和Ar2代表不同的芳环 。
4、DMF是二甲基甲酰胺的化学物质。DMF的化学性质:DMF是一种有机溶剂,化学式为(CH3)2NC(O)H。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可以与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相溶。DMF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并且具有较低的挥发性。DMF的制备方法:DMF的主要制备方法是通过氰化氢法或丙炔法。
5、聚酰亚胺(Polyimide),缩写为PI,是主链含有酰亚氨基团(─C(O)─N─C(O)─)的聚合物。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近来,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 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6、未增强的基体材料的抗张强度都在100MPa以上。用均酐制备的Kapton薄膜抗张强度为170MPa,而联苯型聚酰亚胺(Upilex S)可达到400MPa。聚酰亚胺纤维的弹性模量可达到500MPa,仅次于碳纤维。(3)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耐湿热性。聚酰亚胺材料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耐腐蚀、耐水解。改变分子设计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品种。

1、Mg(s)+ 2 CH3COOH(aq) → (CH3COO)2Mg(aq) + H2(g) NaHCO3(s) + CH3COOH(aq) → CH3COONa(aq) + CO2(g) + H2O(l) 乙酸能发生普通羧酸的典型化学反应,特别注意的是,可以还原生成乙醇,通过亲核取代机理生成乙酰氯,也可以双分子脱水生成酸酐。 同样,乙酸也可以成酯或氨基化合物。
2、 解析: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就行。② 解析:增加10gA后反应物只剩C,没加之前就剩B,C。25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比例是5:3。15gA只能与9gB反应,总质量24g,由质量守恒定律知6gC反应了。A与C的质量比是5:2。①第一次反应后,6gB剩余。②第二次反应后,5gD剩余。
3、在除去Mg2+时,需要加入OH-,必须过量以保证Mg2+,完全除去,而盐酸也可以除去过量的OH-. 所以除杂是需要有顺序的,这点你自己想一下,会有帮助。除杂到最后,本例最后剩下的杂质只有H+,可以通过加热除尽。除杂的标准就是到最后能全部剩下所需要的离子或者杂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除尽。
4、不合理,还有可能是Cu2O和Fe2O3共存,Cu2O与硫酸反应产生的Cu,Fe2O3与酸反应生成Fe3+,Cu将Fe3+ 还原为Fe2+ (3)两者都有,生成的Cu和生成Fe3+还原为Fe2+反应要恰好完全反应。
5、滤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后过滤残渣充分灼烧后得固体2克,这固体是Fe2O3。由2gFe2O3算得含铁量24g。加入足量盐酸后所得的2g残渣是合金样品中Cu与CuO的质量(Fe与Fe2O3已被盐酸溶掉),由此得合金样品中Fe与Fe2O3的质量之和是:76-2(残渣)=56(g)。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3,金属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5,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6,三大强酸为(盐酸,硫酸,硝酸)。7,水常温常压下为(液)态。8,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2、不同元素中的中子,质子,电子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我们有能力把6个氧原子中的原子和中子合为一个原子核,让6个氧原子的电子围绕它,是否会变成碳原子?如果有这个能力的话,是可以的~~~就像那些聚变裂变反应,元素也是可以改变的,只是化学反应一般不涉及,你以后物理上会学一些的。
3、分析:一共有4种单质,其中有的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其中一活泼金属,生成淡绿色混合溶液,说明其中有铁单质,生成溶液是混合物,说明其中还有一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但是是无色的。
4、【D】、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