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牛乳对酒精相对稳定,正常牛乳的酸度不高于18°T,而用于制造乳粉的牛奶酸度不得超过20°T。国内原料乳参假严重,凭这些标准对优质原料乳验收仍不全面,实践证明原料乳质量差,由于酸度高而加碱,所得的乳粉颜色较深,呈褐色,因此异常乳的检验合格方可生产乳粉。
原料要求:全脂乳粉需以不低于GB5408--85《消毒牛乳》规定的牛乳为原料,生产过程中需遵循《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分级与取样:产品根据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取样时,应按生产班次或贮粉罐分批,每批产品需编号并进行1%的随机取样,标签需包含产品信息和采样日期。
成分保持:全脂乳粉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保留了牛奶中的所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4%,脂肪含量不低于26%,乳糖含量不低于37%。生产原料:生产1千克全脂乳粉大约需要8-9千克的牛奶,这显示了其原料的丰富性和营养价值的浓缩。
1、其中的脂肪被去除,使得牛奶的质量变轻。因为相对密度是物体的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所以去除了部分脂肪后,相对密度会升高。而当在脱脂牛奶中掺入水时,水会使牛奶的总质量增加,但是体积不变。因为相对密度是物体质量与水的体积比值,所以增加了牛奶的总质量但是没有改变它的体积,导致相对密度降低。
2、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在028~032,牛乳的相对密度与其脂肪含量、总乳固体含量有关,脱脂乳相对密度升高,掺水乳相对密度降低。GB 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密度(20℃/4℃)≥0280。
3、掺入水分的牛奶相对密度会降低。如果相对密度低于028,可能掺有水分;若低于026,则可以认为已经掺水。掺入的水分越多,相对密度越低。通常使用乳稠计来测定相对密度,而检验牛奶掺水时,测量乳清的相对密度更为准确,因为乳清中的乳糖和矿物质含量相对恒定,使得乳清的相对密度比全乳更为稳定。
4、掺水检测:牛奶掺水后,其密度会相应降低。因此,通过测量密度,可以有效检测出牛奶中是否掺入了水分,从而评估其纯度。成分分析:牛奶的密度与其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密切相关。通过密度测量,可以间接了解牛奶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而评估其质量。

综上所述,在同体积同温度的情况下,牛奶的密度大于水,因此牛奶比水重。
在同体积的情况下,由于牛奶的比重大于水,所以牛奶的质量(或重量)会大于水。简单来说,如果有一个装满水和装满牛奶的相同体积的容器,牛奶那个容器会更重。综上所述,同体积的水和牛奶相比,牛奶更重。这是因为牛奶的密度和比重都大于水。
同体积的水和牛奶相比,牛奶更重。以下是具体原因:比重差异:常温常压下,水的比重为1,而正常牛乳在20摄氏度时的比重为028到033之间。比重也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98摄氏度时纯水的密度之比。由于牛奶的比重大于水,所以在同体积的情况下,牛奶的质量更大。
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的物质,其质量也越大。因此,在相同体积下,牛奶的质量比水大,即牛奶比水重。举个例子,如果你拿同样大小的容器分别装满牛奶和水,然后分别称重,你会发现牛奶的重量会比水的重量大一些。总的来说,由于牛奶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牛奶比水更重。
1、感官指标 正常牛乳呈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他异色。具有乳固有的香味,不能有苦味、咸味、涩味和饲料味、青贮味、霉味等异常味。组织状态均匀一致,呈胶态液体,无凝块、无沉淀。
2、我国规定生鲜牛乳收购的质量标准(GB6914-1986)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包括色泽: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他异色。气味:乳香味,不能有苦味、咸味、涩味和饲料味、青贮味、霉味异常味。
3、我国对生鲜牛乳收购设定了质量标准(GB6914-1986),这些标准涵盖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方面,牛乳应为乳白色或带有轻微黄色,不得含有可见异物,且不得呈现红色、绿色或其他颜色。此外,牛乳应具有乳香味,不得有苦味、咸味、硫磺味、饲料味、青贮味或霉味等异常气味。
4、生鲜牛乳: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常乳。 生鲜牛乳质量要求 1 理化指标:合格指标,无分级,详见表1。2 感官指标:牛乳应为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异物,不得有异味。3 细菌指标:两个方法可选,详见表2和表8。
5、牛奶的相对密度、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酸度和杂质含量均需符合特定范围,如脂肪不低于2%,蛋白质不低于0%等。卫生指标:对牛奶中重金属、农药、毒素及抗生素等的含量有严格规定,确保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1、乳的比重是指15℃时一定容积的牛乳与同容积同温度水的重量比。正常乳的比重平均为d1515=1.032。乳的相对密度是指乳在20℃时的质量与同容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正常乳的密度平均为d420=1.030。乳的相对密度在挤乳不是恒定不变的,往往在1h内最低,其后逐渐上升。
2、在玻璃杯中装入五分满的冰块。加入10克糖浆。加入鲜奶并搅拌:将鲜奶倒入杯中至七分满。搅拌均匀,使糖浆完全融于鲜奶中,以增加鲜奶的比重。煮咖啡并倒入:使用摩卡壶煮出咖啡,煮好后放在一旁备用。注意:此步骤通常在准备鲜奶的同时或之后进行,以确保咖啡温度适中。
3、加入鲜奶并搅拌:将鲜奶缓缓倒入杯中,直至七分满。使用汤匙或筷子轻轻搅拌,使糖浆与鲜奶充分融合,增加鲜奶的比重,便于后续分层。倒入咖啡:使用摩卡壶或其他咖啡制作工具煮好浓缩咖啡,放置一旁备用。让咖啡沿着汤匙背面慢慢倒入杯中,注意倒入速度不可太快,以免破坏糖浆与鲜奶形成的层次感。
4、正常牛奶的平均比重为032。牛奶的比重与奶中无脂干物质的含量有关,奶中无脂干物质愈多则比重愈大。牛奶加水后,因其干物质含量下降,故其比重也随之下降,每增加10%的水,约降低比重0.003,即普通牛奶比重计的3度。牛奶的冰点与奶中的可溶性盐类和碳水化合物有关。
5、将鲜奶倒入杯中至七分满。搅拌均匀,使糖浆融于鲜奶中,以增加鲜奶的比重。制作咖啡并倒入:煮咖啡:使用摩卡壶煮出咖啡,煮好后放在一旁备用。倒入咖啡:让咖啡沿着汤匙背面慢慢倒入已装有鲜奶和糖浆的玻璃杯中。倒入速度不可太快,以免破坏层次感。制作奶泡并加入:加热牛奶:将牛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6、牛奶的密度是1015—1040 kg/m3±0.3 kg/m3。在奶中掺水后,每增加10%的水,密度降0.003。牛奶的比重或密度,是检验奶质量的常用指标。牛奶大部分都是水,但是有一些可溶解营养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固体,密度比水大,所以牛奶的密度比水大。
影响奶牛产乳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品种、个体、年龄(胎次)、泌乳量、挤乳技术以及饲养与营养、季节、疾病等。
高温季节奶牛产乳量下降,发病率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奶牛散热困难、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抵抗力降低。荷斯坦牛在气温超过16℃时,呼吸频率开始上升;到21℃时,体温开始升高;气温到达26~29℃,采食量、产乳量都明显下降。加强通风,可以加快牛体热散发,缓和高温的不良影响。
调节牛舍温度:奶年最适宜的气温是8~20℃,当舍内气温超过30℃时,每升高1℃,牛奶产量下降4%左右,如果超过36℃时,每升高1℃,则下降5%左右。因此,首先要增加舍内空气流通,把牛舍门窗打开。其次要安装电风扇,并让牛沐浴,以吸收体热,降温凉爽。
泌乳前期管理: 高营养供给:此期产乳量最高,奶牛需要高营养来支持产奶和自身恢复。 逐步增加精料:从产犊到产犊后15天,每日增加精料0.5公斤,之后自由采食但不超过15公斤。
加强营养采食量下降是造成奶牛夏季产奶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应改善奶牛夏季日粮的适口性,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矿物质和维生素供给量也应注意调整。一般来说奶牛混合精料的粗蛋白质和产乳净能量应达到20%~21%和3兆焦/千克,日粮中赖氨酸与蛋氨酸的比例为3∶1。
℃,奶牛的受胎率可以从65%下降到31%。高温也使公牛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降低,特别是死精、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温可降低奶牛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也是奶牛在夏季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奶牛的乳热病、流行热、繁殖疾病、消化代谢病、传染病等,均与高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