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能是丁二酸,也可能是2-甲基丙二酸,但2-甲基丙二酸脱水形成的是四元环,不稳定,所以A是丁二酸 B是丁二酸酐(有一个五元环)C是丁二酸二甲酯 D是1,4-丁二醇 2,A,可与羟胺反应,但不与吐伦试剂、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在有机化学的世界里,共轭双键展现了一系列独特的性质。首先,它们影响分子的结构,使得单键与双键交界处的键长发生均匀化,表现为单键变短而双键拉长,这导致原子倾向于在同一平面上排列,提升了分子的稳定性。其次,共轭双键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体系的能量,使其趋于更为稳定的构象。
第一个虽然双键取代基多,但是在并环中张力大不稳定,所以选张力小的,第二个不在并环里,所以取代基多稳定。
将两个不同的晶体样品混合研细。即相当于在一种晶体中掺入了杂质,会造成熔点降低和熔矩拉长。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
1、三种方法如下:方法一:将3-甲基-3-戊烯-1-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酯。将硫酸氢酯与甲醇钠反应,生成3-甲基-3-戊醇。方法二:将3-甲基-3-戊烯-1-醇与碱性条件下的溴乙烷反应,生成3-甲基-3-戊醇。
2、乙醛和乙基溴化镁反应一次水解生成2-丁醇,然后用铜做催化剂氧化2-丁醇到丁酮,然后再和乙基溴化镁反应水解即可生成3-甲基-3-戊醇。考察点在于格氏试剂的灵活运用,希望你能看明白,再不明白上hi问我,保证
3、目标分子的正确名称叫做3-甲基-3-戊醇 乙烯加水生成乙醇,将乙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硫酸中和溴化钠反应得到溴乙烷,另一部分氧化得到乙醛。溴乙烷在乙醚中与镁反应得到乙基溴化镁格氏试剂,然后和乙醛加成,产物水解后得到2-丁醇。将2-丁醇氧化得到丁酮。丁酮与乙基溴化镁反应,产物水解后就得到目标分子。
4、-甲基-3-戊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中国的名称有两个通俗的叫法,即二乙基甲基甲醇和叔己醇。在英文中,它的名称是3-Methyl-3-pentanol,还有tert-hexyl alcohol、diethylmethylcarbinol以及3-methylpentan-3-ol这些别名。
5、这个命名正确。选择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1、请见图。 其中有两条路线A和B供你选择。 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来说, 可能考的是A路线。
2、该格氏试剂与丙烯醛加成, 再加氢饱和双键的目标产物。
3、共4种,其中:分子间脱水生成醚1种 分子内脱水生成3种(如果不考虑空间异构,因为会形成π键)分别是什么要画图解释。
碳正离子重排基团迁移顺序:2-迁移、3-迁移和4-迁移。2-迁移是指基团从一个碳原子迁移到相邻的另一个碳原子上,这种迁移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异丙基正丁基酸在加热时会发生2-迁移,生成正丁烯和异丙醇。
这并没有固定顺序,重排反应中的优先迁移基团受很多因素综合影响:反应产物的稳定性 例:2-氯甲基环己烷的氯离去后生成的碳正离子发生重排,优先迁移1号碳的氢原子而不是甲基,因为重排后生成的是三级碳正离子,比二级的稳定。
常见的碳正离子的重排稳定性顺序是:叔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伯碳正离子。因此,在通常的1,2一迁移中,大多是由较低级的碳正离子重排成为更高级的碳正离子。
1、在这种化学反应中,2-甲基-2-丁醇(也称为叔戊醇)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可能会发生脱水反应,形成烯烃。
2、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3、香蕉水(Banana oil),又名天那水、乙酸异戊酯、醋酸异戊酯、乙酸-3-甲基丁酯、梨油。因有乙酸戊酯或乙酸异戊酯的香蕉味,故得名香蕉水。香蕉水是由多种有机溶剂配制而成的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有:甲苯、醋酸丁酯、环己酮、醋酸异戊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4、原因:底材原因被涂物表面含有水分、油脂类等杂质。解决:保持被涂面干爽洁净。原因:施工原因固化剂加量不够,有剩余树脂未参加反应。解决:严格要求配比的准确性,避免随意加减油漆或固化剂。原因:慢干水过量(NC)解决:严格控制慢干水的入量。原因:一次性厚涂。解决:控制施工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