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呋酰胺能防治哪些病

噻呋酰胺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纹枯病:纹枯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会在小麦茎基部形成云纹状病斑。噻呋酰胺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阻止病害蔓延,保护小麦茎基部健康,确保植株正常生长。根腐病:根腐病会侵害小麦根部,导致根系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

噻呋酰胺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真菌性病害,对全球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它会导致水稻植株出现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死亡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整片田地减产甚至绝收。

噻呋酰胺可以与酸性的药物混用,但是它本身对水生生物有毒,应远离水产养殖区、河塘等水体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鱼或虾蟹套养的稻田禁用,使用时应穿长衣长裤,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皮肤接触及口鼻吸入。噻呋酰胺禁止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触。

不建议使用噻呋酰胺喷淋叶片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菌核病,各地抗性不一样,建议咯菌腈或者异菌脲或者木霉菌或者腐霉利或者丁子香酚或者啶酰菌胺或者嘧菌环胺(注意嘧菌环胺瓜类慎用)等等交替使用农药成分。打药要打遍打透。保护地要控制湿度,阴雨天可以结合使用腐霉利等等杀菌烟雾剂。

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去氢酶,导致菌体死掉。它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能,可以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适用作物 噻呋酰胺对许多种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水dao、麦类、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马铃薯、草坪等多种作物。

噻呋酰胺亩用量

1、噻呋酰胺的亩用量为2030毫升。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防治水稻纹枯病: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240克/升的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用量为2030毫升,兑水30~4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病害较重时:在分蘖末期和孕穗初期,各施药一次,每次每亩用量同样为2030毫升。噻呋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噻呋酰胺是一种针对纹枯病有特效的农药,其用量相对较低,每亩制剂用量通常在20毫升左右。施用方法与时间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该农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很容易通过根部或植物表面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有效提高药效。使用噻呋酰胺处理后的茎叶健康浓绿,为作物增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病害防治功能 噻呋酰胺作为苯酰胺类杀菌剂,主要针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病原菌菌核形成过程。通过破坏病菌细胞膜中的脂类合成酶系统,抑制菌丝穿透植株表皮,防控效果可达65%-80%。需注意花生开花下针期是喷施关键期,建议以24%悬浮剂按40-50毫升/亩稀释后茎叶喷施。

4、噻呋酰胺能防治白绢病、叶斑病、锈病、白腐病、炭疽病。噻呋酰胺使用方法:在病害发生初期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45公斤叶面喷雾即可。噻氟酰胺又叫噻氟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常用于花生、葡萄、水稻上。

5、用量低:每亩制剂用量通常在20毫升左右,相对其他农药用量较低。施用灵活:施用方法与时间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方便农民使用。内吸性好: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容易通过根部或植物表面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有效提高药效。

噻呋酰胺在小麦上的最佳复配

综上所述,噻呋酰胺在小麦上的最佳复配方案包括与多菌灵、戊唑醇和三唑酮的复配。这些复配方案不仅可以增强对小麦上多种病害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延长噻呋酰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农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复配方案来防治小麦上的病害。

如果没有茎部折断现象,建议抓紧喷施:噻呋酰胺+己唑醇+磷酸二氢钾+功夫菊酯(喷雾量每亩地不低于90斤水),防止因倒伏造成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和虫害等,以减轻倒伏带来的小麦减产。(小麦倒伏后通风、透气、透光性下降,湿度上升易发生病虫。

噻呋酰胺能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锈病以及黑粉病。噻呋酰胺适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多种施药方法,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时可以采用叶面喷雾,每亩施用240克悬浮剂20-25毫升,并兑水30-45升进行喷施。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