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饲养管理六阶段主要分为后备母猪保健、产前母猪保健、怀孕前期、怀孕后期、产后母猪保健、经产母猪保健。每一个时期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后备母猪保健阶段,在这个阶段母猪配种前7-15天,每头猪注射维生素E5毫升便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分娩率。
针对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的生理特点与日粮需求,母猪饲养管理被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配种后1-3周的待查母猪,这是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器官形成的关键期。应减少饲料量15%-25%,以促进受精卵着床,提供充足饮水,并加强观察,防止返情。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需根据其不同生理阶段和对日粮的需求进行。通常将妊娠母猪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饲养与喂养。首先,已配待查母猪,即配种1-3周的母猪,处于受精卵着床期和胚胎器官形成分化期。此时,母猪对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求不高,但对饲料质量要求高。
一是不能吃仔猪饲料,二是对后备母猪分栏管理,三是早早地调教后备母猪,为后续生产做好准备,四是做好猪场的环境管理工作,多管齐下,以保证猪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确保后备母猪由专人负责饲养。 后备母猪应单独饲养,避免与肉猪混养,并在达到5月龄、体重约110~120千克时,转移到配种区;在此区域,每天应使用公猪进行试情。
后备母猪的饲养 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工作上,一定要重视饲料的搭配,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般90千克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相结合,日饲喂5千克左右,分2~3次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在后备母猪进舍前一周要进行空舍清洗消毒,对猪群也要鸡心淋雨消毒,猪舍的适宜温度要达到15-20度,昼夜温差不得高于5度,相对湿度75%重要。在饲养是要每天打扫卫生两次,保持地面干燥,地面不能太潮湿,食槽也要及时清洗,定期消毒。
影响初情年龄的因素 ①基因 遗传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约35%~50%。②氨气水平 氨气浓度高(25~35毫升/米3)会推迟发情,导致200日龄之内达到初情期的小母猪数量下降30%。③温度 29℃以上会影响到发情的表现,减少排卵数。
做好分阶段饲喂事情,防止母猪膘情过肥或过瘦。要尽可能供应青绿饲料,增补亚硒酸钠VE粉。若是母猪是异常发情,不要急于配种,应接纳针对性治疗措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发情后,再举行配种。做好断奶母猪的“短期优饲”。刚断奶隔离的母猪,应强化断奶后的饲养治理,适量增补卵白质饲料。
发情后期的母猪 一般会表现为阴户较紧缩,用手按臀部有回避的反应。发情后期肿胀消褪,阴门开始紧缩;用手按压拼部则表现厌烦,有回避反应;食欲逐渐恢复。培育品种的发情持续期很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才能观察出阴户内黏膜充血鲜红而无其他症状等。
1、它的特点是:①规模大,饲养密度高。机械化养猪场年产肉猪常在万头以上,多的达几十万头。饲养密度以每头猪所占圈舍面积(平方米)来计算,种公猪为0~5;空怀母猪3~5;妊娠母猪前期5~0,后期0~5;断奶仔猪0.3;后备猪0;育肥猪0.8~0。
2、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高:对于一个母猪群体规模为750头的种母猪场,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实现对猪场的管理。(2)管理人员的工作很轻松:管理人员平均每天进场时间不超过1小时,进场的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配种、转群、观察、处理等必须由人来完成的操作。
3、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高:对于一个母猪群体规模为750头的种母猪场,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实现对猪场的管理。(2)管理人员的工作很轻松:管理人员平均每天进场时间不超过1小时,进场的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配种、转群、观察、处理等由人来完成的操作。
4、有机猪饲养场周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光照充足,应避免过度的太阳辐射和风、雨、雪等侵袭;土壤无污染,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NY/T388的规定;饮用水水质符合GB5749-85的要求。有机猪饲养场分区合理,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
5、猪场占地面积及猪舍建筑面积少。拥有较完善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仪器,劳动生产率高。生态环境好,而且可以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养猪生产不受季节影响,猪产品可以全年均衡供应市 场,有利保障市场稳定。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组织生产,生产条件、工艺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安全有序。
6、各生产环节分工明细、设备和原材料使用熟悉,技术要求明确,层层把关,保证出厂猪规格化。且饲养员以实绩计酬,形成整个猪场在生产上、资金上的良性循环,以取得低成本、高效益。-般以年产5000~l0000头商品育肥猪为-条生产线的规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