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具有最大密度的物质是黑洞,其密度可达到510^19千克/立方米。黑洞的质量与太阳相当,但其体积却无限小,因此具有极高的密度。在黑洞中,即使是小米粒大小的物质,也需要数以万计的万吨轮船才能拖动。由于黑洞的密度极大,其引力也极为强大,连光都无法逃脱。
2、至于真空,其密度为零,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存在。综合来看,自然界中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黑洞,而密度最小的物质则是氢气,或者是真空。尽管有人提出黑洞中心和真空的密度问题,但基于现有科学认识,这样的观点难以反驳。
3、而彗星更是腹中无物,即使是比较密集的彗星头部,其密度也才有10-8kg/m3。然而星际间还有一种密度更小的星际物质,它充满了这个宇宙。体积与我们地球一样大的星际物质,其质量仅仅为1~2kg,它的密度之小大家可想而知。于是,“密度小鬼”的帽子被星际物质乖乖地收下了。
4、在地球上,已知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其密度约为26×10^3千克每立方米。 宇宙中,与太阳质量相当的黑洞密度大约为5×10^19千克每立方米,而质量更小的黑洞其密度则更大。 关于引力,最小的粒子可能是夸克。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其中两个是上夸克,一个是下夸克。
5、密度最大的物质在地球上是金属锇,它的密度达到惊人的28克/立方厘米。而如果考虑到极端环境,黑洞核心的物质密度更是达到了近乎无限大。相比之下,密度最小的固体物质是硅氧气凝胶。这种物质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以独特的方式结合而成。

因为空气中几乎不含有氢气,分离空气得到氢气成本太大,很可能得不到氢气。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氢气不都会散佚到外太空,会有微量氢气存在于大气中。大气中,氮7084%,氧946%,氩0.934%,水汽0.25%,二氧化碳0.032%,氖0.0018%, 氦0.00052%, 甲烷0.0002%, 氪0.0001%, 氢0.00005%, 氙0.000008%, 臭氧0.000001%, 其他0.001421%。
几乎没有。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空气中含有氢气。由于氢气是所有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所以运动速度最快,很容易扩散到太空中去。这造成空气中氢气含量极低,几乎只有0.5ppm(即二百万分之一),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大气层的顶层。但是国际地震学家普遍认为,地壳下层的塑性岩石或蛇纹岩,被挤进地壳上层的裂缝中时,就会引发地震。
空气中有氢气,但含量非常少。以下是关于空气中氢气的详细解来源:空气中的氢气主要来源于水的分解。由于有效碰撞极少,因此只有极少量的水会分解产生氢气。存在位置:氢气一般存在于高空,离地面较近的大气中氢气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性质: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1、太空主要由氮气、氢气和甲烷构成,由于真空状态,太空无空气存在。太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接近-273度,氧气在此温度下将呈固体状态,无法形成气态。
2、主要有氮气78%,氧气占20%,氩气占1%;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3、充满氢气和氦气等气体。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气体成分主要是氢和氦。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太空中氢气和氦气的含量分别占据了其总质量的大约98%和1%左右。太空中还包含少量的其他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含量非常低,不足以对太空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行星际物质是指太阳系行星际空间存在着的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行星际空间虽然空空荡荡,好像是空无一物。实际上,在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空间,每立方厘米空间含有五个正离子、五个电子,还有从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来的电磁波。行星际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太阳风,也可看作是日冕的延伸。
星际物质是指存在于恒星之间的密度极低的物质,它包括气体和尘埃微粒,宇宙线和磁场。在星际物质中,气体占据了绝大部分,大约占90%,而尘埃则占10%左右。气体主要由氢和氦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占据了宇宙中大部分的化学元素。尘埃则是由固态物质构成,其直径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厘米,极其微小。
星际物质是指存在于恒星之间的各种物质的总称,既包括有形的实体,如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也包括无形的波动现象,如星际磁场和宇宙线。 直到最近几十年,人类才开始意识到星际物质的存在。 星际物质的总质量大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
物质和辐射场的总称。星际物质在天文物理的准确性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因为它是介于星系和恒星之间的中间角色,是存在于星系和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总称,这些物质的形式包括电离的气体、原子、和分子,以及宇宙尘和宇宙射线。
星际物质就是那些存在于星星之间的各种物质的总称,这些物质既有实体,也有传播的波;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还可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线。直到最近几十年,人类才发现星际物质的存在。星际物质的总质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
1、氢气太轻了,类地行星束缚不住。类地行星大气层中几乎没有氢气,因为世界上最轻的气体就是氢气。这种气体比空气轻14倍,即1立方厘米仅重0.00008989克。我们往下看一个在星球上运动的物体,如果它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那么它就可以摆脱这个星球的引力而跑到太空中去,这个速度叫做逃逸速度。
2、地球或岩石型类地行星在形成过程中,通常会拥有由氢气和氦气构成的大气层,这两种气体在宇宙中非常普遍。然而,由于氢、氦分子轻盈且行星初期活动剧烈,这些分子容易获得足够的动能而逃逸。虽然高空空气稀薄,但气体分子的动能并不高,需要外力推动才能大量逃逸。
3、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在大气层方面也有显著差异。类地行星的大气层相对稀薄,而类木行星则拥有浓厚的大气层。类地行星大气层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和二氧化碳,而类木行星大气层中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此外,类木行星的大气层中还存在水蒸气、甲烷和氨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类地行星中较为罕见。
1、其实遇难宇航员的尸体,是可以从太空运回地球的。这是因为宇宙里几乎是真空,大概每立方米1个氢原子的密度。也就是说,宇宙中由于没有其他物质,所以宇航员的遗体在真空环境既不会腐烂,也不会感染上其他病毒之类。 不仅如此, 宇宙中的高能射线还能破坏宇航员身上所携带的细菌与病毒。
2、没有明文规定:关于航天员在太空去世后遗体不能带回地球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明文规定。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传播专家庞之浩明确指出,这一说法没有存在的前提。
3、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有宇航员不幸遇难,想要从宇宙将遇难宇航员的遗体搬运回地球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为了搬运遗体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任务进度,为了运回遗体还可能导致更大的事故,付出很大的代价。难度很大。宇宙环境复杂,想要将遇难宇航员的遗体运回来困难是非常大的。
4、“这一说法根本没有存在的前提。航天员在太空中去世后,尸体不能被带回地球,对此没有任何明文规定。”庞之浩称,在人类航天史上,出现过两次美国航天飞机爆炸,以及苏联航天员返回时有人因为降落伞没打开硬着陆后牺牲,至今还没有航天员在太空中去世,尸体被滞留在太空的事情。
5、比如宇航员,表面工作虽然光鲜亮丽,但是在太空站丧命的时候,宇航员是不能回到地球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环境的因素决定的在太空当中,温度大,而且宇宙的射线也比较高,会导致尸体的腐烂速度加快,如果运回地球就会看不清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