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喹啉是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HN,分子量为1216。喹啉为无色液体,能与醇、醚及二硫化碳混溶,易溶于热水,难溶于高冷水。具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至含水22%,能随水蒸气挥发。
2、氨酚喹;盐酸克疟喹 ,盐酸氨酚喹啉,阿莫地喹,卡马喹 2 适应症 本品为一种有效的裂殖体杀灭剂,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其特点是副反应较氯奎少,对肝病患者也可用,对儿童应用更为适宜,常与伯氨奎琳合用。3 用量用法 (1)治疗:每日服0.6g(盐基),第3日各服0.4g(盐基)。
3、奎宁是喹啉类衍生物,能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原虫的蛋白合成,作用较氯喹为弱。另外,奎宁能降低疟原虫氧耗量,抵制疟原虫内的磷酸化酶而干扰其糖代谢。奎宁也引起疟色素聚集,但发展缓慢,很少形成大团块,并常伴随着细胞死亡。
4、二盐酸奎宁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清液体,不同规格的浓度为:1ml含有0.25g或0.5g,10ml则含0.25g。它是6甲氧基-(8α,9R)-辛可宁-9-醇的二盐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20H24N2O2HCl不得少于90%。二盐酸奎宁的性状表现为白色粉末,无臭,味道苦涩,易受光影响变色。
1、乙氧基喹啉是一种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4H19NO,分子量为213068。它的化学结构可以表示为InChI=1/C14H19NO/c1-5-16-11-6-7-13-12(8-11)10(2)9-14(3,4)15-13/h6-9,15H,5H2,1-4H3。在物理性质方面,乙氧基喹啉的密度为0.976克每立方厘米,这意味着它相对较重,但易于溶解。
2、综上所述,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的物化性质包括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沸点,以及对水的轻微溶解性,这些特性将影响其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行为和使用环境。
3、乙氧基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8O3。
4、性质:四氯乙烯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加成反应。它与乙醇钠作用时,氯原子可被乙氧基取代,生成二氯乙烯酮乙缩酮,再与乙醇加成,水解后可得二氯乙酸乙酯: 作用:四氯乙烯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干洗剂和金属去脂剂;曾用于驱除人体内的钩虫和姜片虫;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并能引起皮炎。

有。喹啉具有芳香性。喹啉是一种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7N,具有分子量为1216g/mol。喹啉是一种具有六元杂环的吡啶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由一个苯环和一个氮原子组成。喹啉的芳香六元环由C-C键和C-N键连接,在六元环中键角通常为120°。
喹啉,化学式为C9H7N,其分子结构呈现出苯并吡啶和氮杂萘的特性,属于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作为无色且具有强烈臭味的液体,它的特性表现在其光敏性上:在光照下,它会逐渐变为淡黄色,最终变为棕色。喹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与醇、醚和二硫化碳混溶,易于热水溶解,但在冷水中却难溶。
喹啉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化学结构式被表示为[1]。在中文中,我们通常称它为喹啉,它还有其他工业名称如喹啉(工业)、苯并吡啶、苯骈吡啶以及氮杂萘等。
喹啉的读音是[kuí lín]。释义 喹啉,是一种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7N,为无色液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等,主要用于药物、染料的合成,也可用作溶剂和分析试剂。性质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凝固点-16℃,沸点238℃,相对密度0929(20/4℃)。
喹啉的结构式为C9H7N,是一种由一个苯环和一个氮原子组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喹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属于氮杂环己烷类。其结构式由一个苯环和一个氮原子组成,形成一个六元杂环。喹啉的分子式为C9H7N,每个碳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形成化学键。
-二碘-8-羟基喹啉的用途:用作抗阿米巴药、防腐药、金属螯合剂、阳离子分析试剂。双碘喹啉以及喹碘仿、氯碘喹啉都是卤化8-羟喹啉类肠道内抗阿米巴药,对阿米巴痢疾有效,对肠道外阿米巴原虫无影响。近年国外报道本类药物能引起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故在日本和美国已禁用。
主要成分是5-氯-7-碘-8-羟基喹啉,分子式C9H5ClINO,分子量为305,属于皮肤科用药类别。这款乳膏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包括化脓性皮肤病、脓胞疮、毛囊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以及急性湿疹样皮炎,特别适用于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
-羟基喹啉是一种多功能的化合物,其主要用途广泛多样:作为金属测定和分离的重要工具,它能与Cu2+、Be2+等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如Mg2+、Ca2+等,用于沉淀和分离这些金属离子。在化学分析中,它还是络合滴定指示剂。
氯碘羟喹,化学名为5-氯-7-碘-8-羟基喹啉,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修订中的重要成分。在2005年版二部中,其质量标准被更新,规定了干燥品中C9H5ClINO的含量应为90%~100%。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每1毫升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0.55毫克的C9H5ClINO。
1、喹啉的读法为kuí lín。喹啉拼音:kuí lín,注音:ㄎㄨㄟ_ㄌ一ㄣ_,解释:一种刺激性的油状含氮碱C9H7N,通常从煤焦油蒸馏得到,或从苯胺合成,可被氧化成喹啉酸和盐酸,它是许多生物碱(如奎宁)、抗疟药物、抗阿米巴药和染料的母体。
2、喹 : 喹 kuí 〔喹啉〕有机化合物,医药上做防腐剂,工业上供制染料。
3、喹啉的读音是[kuí lín]。释义 喹啉,是一种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7N,为无色液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等,主要用于药物、染料的合成,也可用作溶剂和分析试剂。性质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凝固点-16℃,沸点238℃,相对密度0929(20/4℃)。
4、首先,我们来看吡喹的组成部分,它包含词组喹啉,在拼音中读作kuílin。喹这个字的拼音是kuí,其发音源自药取江音。至于啉这个字,有三种不同的读音:lán、lín和lìn,具体读哪一种取决于不同的语境和方言。
5、该字读作“kuí”。喹字的基本释义 喹字是一个化学用语,常出现在生物和药物化学领域。它通常作为某些化合物的前缀出现,如“喹啉”,是一种生物碱,具有特定的化学和生物活性。此外,“喹”字在一些其他化合物中也常见,如“喹喔环”,“喹硫磷”等。这些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医药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6、啉怎么读:啉拼音:[lín]、[lán]。啉释义:(1)[ lín ]:〔喹啉〕见“喹”。(2)[ lán ]:古代称饮酒―巡为啉。相关组词:喹啉、卟啉、啉啉、妆啉、妆呆。古籍解释:《广韵》《集韵》?卢含切,音婪。《广韵》酒巡匝曰啉,出酒律。《集韵》饮毕曰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