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的。乙酸酐由于结构十分的稳定,因此是不能鉴别苯胺和氮甲基苯胺的。乙酸酐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4H6O3,无色透明液体。
2、可以。乙酰苯胺是固体,在冷水中溶解度不高,加热后溶解度会增大,冷后又析出固体(晶体),乙酸酐,加水后会慢慢生成乙酸,再加酸碱指示剂或用PH试纸检测呈酸性。
3、苯胺和乙酸酐反应属于酰化反应。乙酰苯胺的合成是由苯胺与乙酸酐反应,此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但机理是亲核加成再消除的过程。
4、生成双键。苯胺和乙酸酐反应机理在酸性条件下水解,酸酐生成羧酸,同时脱水,羟基和临位碳上的氢脱去一分子水生成双键。
5、用铁屑还原硝基苯得到苯胺。这个步骤中,铁屑作为还原剂,将硝基苯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这是一个典型的氢化还原反应。苯胺与乙酸酐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乙酰苯胺。在这个反应中,乙酸酐的羰基碳与苯胺的氨基氮之间形成了酰胺键。这个反应需要酸催化,通常是使用盐酸(浓盐酸)来作为催化剂。
6、主要原因:(1)当苯胺被氧化后,共轭结构加长,电子光线的能力加大,呈现各种颜色,直到黑色 (2)反应是可逆的,冰乙酸过量,还有当用游离胺与纯乙酸酐进行酰化时,伴有二乙酰胺[ArN(COCH3)2]副产物,还有其他残留。

甲胺是一个甲基和一个氨基形成的化合物。甲基中最多有三个原子共面。连接氨基后。因为氨基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只能氮和甲基的碳在一个平面上。
...CH3(2-甲基丙烷)存在两种物质,因此不能只代表一种物质;C就是乙烷了,碳原子数小于4,不存在异构,因此也是只能表示一种物质;D中C大于4了,因此不止一种物质。
1、甲基属于推电子基,而CH3CO-属于吸电子基,所以(CH3)4N+OH- (CH3)2NHNH3CH3CONH2。要从路易斯酸碱理论的角度理解碱性,即给出电子的是碱,所以,比较的是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给出的程度大小,即越容易给出该孤对电子,碱性越强。因此,比较连在N原子上的基团是吸电子,还是斥电子。
2、甲基是推电子基团,这样会使N带上更多的负电,结合氢离子即裸质子的能力便更大了。
3、在含氮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氨(NH3),其次是胺(RNH2),然后是酰胺(RCONH2),最后是羧酸(RCOOH)。原因: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在氨、胺、酰胺和羧酸中,氮原子的亲核性最强,其次是碳原子。由于氮原子的亲核性强于碳原子,因此氮原子更倾向于接受质子,形成阳离子。
4、碱性顺序是 (CH3)2NH CH3NH2 NH3 pkb分别是234和75 因为甲基是给电子基,所以氮上甲基的引入会增加氮的电子云密度,使孤对电子能量升高,碱性增强。但是这个规律不能推广到三甲胺(pkb=20),因为三个甲基产生较大的位阻妨碍了氮给出其孤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