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钙:吸油值较低,一般为40~60mL/100g。轻钙:吸油值较高,一般为60~90mL/100g,一般需要进行表面改性。白度 重钙:产品白度一般为89%~93%,极少数的产品能达到95%。轻钙:产品纯净度较高,白度一般为92%~95%,部分产品可以达到96%~97%。
重钙和轻钙的主要区别如下:用途不同:重钙:主要用于生产无水氯化钙、重铬酸钠、水泥等。轻钙:常用于填料、电焊条、有机合成等领域。制作工艺不同:重钙:是通过矿石天然粉碎制得的。轻钙:则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
最主要区别在于用途不同,轻钙用于填料、电焊条、有机合成等,而重钙则用于生产无水氯化钙、重铬酸钠、水泥等。 重钙和轻钙的名称分别为:重钙 calcium carbonate heavy,轻钙 calcium carbonate light。
稳定性:重钙粉:相同填充量下填充材料的体积小、密度大,制品的色泽可能不稳定。轻钙粉:适用性好,可根据不同应用要求调控颗粒晶形;沉降体积大或堆积密度小,同样填充量下可增加制品的体积,稳定性好。
重钙: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分布较宽,通常粒径较大。轻钙:粒径相对较小且分布范围更集中,颗粒大小和形状上更为一致。应用场景:重钙:在某些需要快速溶解或需要较大表面积的应用场景中可能不如轻钙。轻钙:更适合于需要高填充率、改善材料性能或需要良好分散性的应用。
这意味着在相同质量下,轻钙能吸收更多的油分,因此在某些需要高吸油量的应用中,轻钙可能更合适。价格:轻钙的价格一般比重钙高。因此,在成本考虑较为重要的应用中,重钙可能更具性价比。稳定性:重钙的热稳定性较好,在400℃以下不会分解。而轻钙虽然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但相对重钙来说稍逊一筹。

1、体积不同 轻质氧化镁的体积大,外观为白色无定型粉末,通常会被用于中高端行业。重质氧化镁的体积小,为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会被用于低端行业。轻质所占体积约为重质氧化镁的三倍左右。性质不同 轻质氧化镁体积大、蓬松,有难溶于纯水及有机溶剂的性质,但能溶于酸、铵盐溶液。经高温灼烧可转化为结晶体。
2、轻质氧化镁和重质氧化镁是氧化镁的两种不同规格,它们在性质、用途以及生产工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质差异 轻质氧化镁:外观:为白色无定型粉末,无臭无味,无毒。比重与熔点:比重为58(25℃),熔点为2852℃,沸点为3600℃。
3、轻质氧化镁和重质氧化镁的区别 体积不同 轻质氧化镁和重质氧化镁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体积,两者体积上有大小区分,轻质氧化镁的体积大,外观为白色无定型粉末,通常会被用于中高端行业。重质氧化镁的体积小,为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会被用于低端行业。轻质所占体积约为重质氧化镁的三倍左右。
4、轻质氧化镁:轻质氧化镁为化学产物,颜色白,含量高,体积蓬松,外观为白色无定型粉末。重质氧化镁:重质氧化镁为矿烧产物,体积紧密,为白色或米黄色粉末。它根据灼烧力度不同还可以分为重烧粉和轻烧粉,轻烧粉又可分为建材粉和脱硫粉。
5、体积不同:轻质氧化镁体积大,为白色无定形粉末;重质氧化镁体积小,为白色或米黄色粉末。轻质所占体积约为重质氧化镁的三倍左右。性质不同:轻质氧化镁蓬松,难溶于纯水及有机溶剂,但能溶于酸、铵盐溶液;重质氧化镁密集,与水易化合,露置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1、二苯基硅二醇产品介绍 二苯基硅二醇(Diphenylsilanedio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2、注意保持通风环境良好,因为二苯基硅二醇的挥发性比较高,易对人体造成刺激和影响。操作时要穿戴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不要与皮肤、眼睛、衣服等直接接触,如不慎接触,应马上清洗。
3、加入二苯基硅二醇不但能控制泡沫体结构,又能控制住胶料在存放过程中粘度增大,但其用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泡沫体的电气性能。为了提高泡沫体的物理机械性能,还可加入透明硅橡胶。
4、硅胶助剂通常为含有羟基或硼原子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常用的有二苯基硅二醇、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四甲基亚乙基二氧二甲基硅烷、低分子羟基硅油及硅氮烷等。硅胶稀释剂一般是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93#汽油、环己烷或者溶剂油等等烷烃,它们属于非极性碳氢溶剂。
天然胶与硅胶的主要区别如下: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橡胶:主要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活性吸附能力,且属于非晶态物质。它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硅胶:虽然也含有硅元素,但其化学结构与天然橡胶截然不同。
天然胶与硅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化学成分、颜色和制作工艺三个方面: 化学成分不同:天然橡胶:主要成分为聚异戊二烯,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活性吸附材料的特性,属于非晶态物质。它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未经人工合成。硅胶:虽然也被称为橡胶,但其化学成分与天然橡胶截然不同。
天然胶与硅胶的主要区别如下:化学成分不同:天然橡胶:主要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活性吸附特性,属于非晶态物质。硅胶:并非单一的化学成分,但通常指的是一种由硅、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合成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成。
天然胶与硅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化学成分不同:天然橡胶: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硅胶:虽然也包含硅元素,但其化学结构和成分与天然橡胶有显著区别,通常为经过特殊处理的硅酸凝胶。
硅胶和天然乳胶都有各自的优点。天然乳胶来源于自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卫生性能;而硅胶在稳定性、安全性和弹性方面表现更出色。硅胶的加工更方便,可以制成多种形状和厚度,适应不同的需求。此外,硅胶作为合成材料,其性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调控和优化,从而更精确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微胶囊化红磷的基本性能如下:成分与外观:主要成分:赤磷,含量需达到85%以上。外观:紫红色粉末,粒度在5至10微米之间。物理性质:相对密度:较高,约为1。堆积密度:0.6克每立方厘米。吸湿性:较低,吸水性不超过2%。热稳定性:自燃点:高,至少在300℃以上,表明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良好。
微胶囊化的红磷呈现出典型的紫红色粉末外观,其质量控制严格,游离酸含量需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具体标准为≤0.7。堆积密度则在0.20~0.21克每立方厘米之间,显示出良好的堆积稳定性。
微胶囊化红磷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外观:紫红色粉末,具有特定的颜色特征。游离酸含量:需控制在≤0.7的极低水平,以确保产品的化学稳定性。堆积密度:在0.20~0.21克每立方厘米之间,显示出良好的堆积稳定性。pH值:5%水悬浮液的pH值为5~0,表明其具有中性偏碱的特性。
冰晶石的质量执行标准为GB/4291—1999,分为特级(A)和一级(B)两个等级。
不会。灼减是冰晶石的一项重要检验指标,是冰晶石物料在55摄氏度0.5h的环境下,灼烧损失量的百分比例,因此冰晶石灼减不会是负值。
灼减是冰晶石的一项重要检验指标,是冰晶石物料550℃0.5h 的环境下,灼烧损失量的百分比例。冰晶石的灼减是1999 年制定国标时的新增指标1984 年的国标并无此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铝电解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并急需提高作为铝电解的原料——冰晶石,其性能也需要提高。
水分/%≤0.5。一级:相应的成分要求略低于特级。二级:成分要求再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产品中的氟化钠和氟化铝分子比一般保持在2:1左右,如需方有特别要求,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此外,冰晶石作为白色粉末存在,允许产品中存在直径大于4mm的结晶,但其重量不得超过总重量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