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氯氯苄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它的沸点范围为215℃至216℃,在20℃时的密度为270克/毫升,这个数值在标准大气压下为274克/毫升。它的熔点较低,仅有-13℃,而其蒸气密度在空气中为5,表明其蒸气比空气重。在特定条件下,其蒸气压为3毫米汞柱,在84℃时达到这个值。
为无色液体,b.p.215~216℃,n20D 5550相对密度 270,f.p.98℃,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邻氯氯苄(2-Chlorobenzyl chlori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 C7H6Cl2。其物理性质包括: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外观,刺激性气味,密度为21 g/cm,沸点为104-106°C(14 mmHg),熔点为-13°C,闪点为110°C。在化学领域,邻氯氯苄有着广泛的用途。
邻氯氯苄是一种具有特定危险性质的化学品,其在WGK Germany 3分类下被标识。其RTECS号为CZ0195000,属于F 19-21类别,属于危险品1类,包装组别为III,海关编码为29036990。在危险品标志中,C和N被用于标识它的存在。
在化学结构中,邻氯苄星体现了对特定化学元素(如氯、氮、氧、硫)的结合,以及特定碳链结构的构建。其独特性在于其复杂的结构和特定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使得其在药物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药物,它可能具有特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作用,这与它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邻碘氯苄是一种化合物,中文名全称为邻碘苄氯,其英文名对应为2-iodobenzyl chloride,又称为1-(Chloromethyl)-2-iodobenzene。它的化学结构标识为[1],并在化学物质注册系统中被赋予CAS号59473-45-9和EINECS号261-779-2。
在装有机械搅拌器的250毫升烧瓶里加入碳酸钾水溶液及2毫升50%四乙基溴化铵水溶液,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在滴液漏斗中装5毫升苯甲烷,开动搅拌器,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将苯氯甲烷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加热回流,反应时间共2小时。停止加热,冷却到40度。
苯甲醇的制备过程始于氯化苄,这是一种关键的原料。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氯化苄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从而产生苯甲醇。对于香料级的苄醇产品,其质量规格被严格规定在QB792-81标准中。这种苯甲醇具有相对密度在041-046的特性,其折光率在538-541之间,显示出其纯度和稳定性。
利用付克烷基化反应,也称C-烷基化,是在催化剂ALCL3的存在下,用苯和CH3CL反应生成甲苯。C-烷基化最初是在1877年,由法国化学家傅列德尔(Friedel)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Crafts)两人发现的。
苯甲醇的制备过程主要利用了付克烷基化反应,也称为C-烷基化反应。该反应由法国化学家傅列德尔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在1877年首次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苯和氯甲烷在催化剂ALCL3(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苯,同时释放出氯化氢。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如下:苯甲酸 用KMnO4将甲苯氧化直接生成苯甲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KMnO4,Na2CO3和水,用小火加热混合物,稍冷,再加入甲苯和沸石,然后将烧瓶连接在回流冷凝管器上,加热回流约1h。冷却烧瓶内容物至室温,用10%的HCl酸化,再少量分批加入固体的NaHSO3至使溶液褪色为止。
以乙醚为萃取剂,将苯甲醇萃取至乙醚层中,从而使两者分离。再分别处理醚层和水层,利用蒸馏和重结晶,分离得到较纯净的两种产物。白色的糊状物其实就是反应生成的苯甲酸盐,因为苯甲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所以后面加入足够量的水(约60ml)时,白色糊状物就会溶解。

1、对于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其命名通常遵循以下规则:根据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直链碳骨架名称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也被称为卤代烷或某基卤。例如,(CH3)2CHBr被命名为溴代异丙烷,C6H5CH2Cl则被称为氯代苯甲烷。
2、.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可以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如:(CH3)2CHBr,溴代异丙烷(异丙基溴);C6H5CH2Cl,氯代苄(苄基氯)2.结构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①卤代烷,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3、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可以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如(CH3)2CHBr,溴代异丙烷(异丙基溴);C6H5CH2Cl,氯代苄(苄基氯)。结构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卤代烷,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4、卤代烃的命名主要包括两种方式: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对于结构简单的卤代烃,普通命名法较为适用。命名时,依据烃基和卤素的名称,将其称为卤(代)某烃。以碘甲烷(C H 3 I)为例,其命名直接体现了分子中含有的卤素和相应的烃基。系统命名法则在烃类为母体的基础上,按照烃的命名原则进行编号。
5、卤代烃的系统命名:卤代烃的官能团是卤原子,编号时,从离卤原子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然后把卤素的位置、名称写在某烃名称的前面,如ClCH2CH2CH2CH3的系统命名1氯丁烷,CH3CHClCH2CH3的系统命名2氯丁烷,2等数字表示的是卤原子的位置。
对于结构简单的卤代烃,其命名通常遵循以下规则:根据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直链碳骨架名称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也被称为卤代烷或某基卤。例如,(CH3)2CHBr被命名为溴代异丙烷,C6H5CH2Cl则被称为氯代苯甲烷。
在有机化学中,卤代烃的命名遵循特定的规则,其中英语命名顺序是按照取代基首字母的字母顺序来排列的。例如,取代基溴(bromo)的b字母排在取代基甲基(methyl)的m之前,因此命名应为1-bromo-2-methyl。
卤代烃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依据相应的烃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进行命名。如果化合物中存在碳链取代基,那么根据碳链的优先级规则,碳链应当在卤原子之前被提及。例如,如果一个化合物包含一个乙基和一个氯原子,正确的命名方式是先描述乙基,再提及氯原子,即“乙基氯”。
②卤代烯烃命名,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双键的位次最小为原则进行编号。[烯烃为母体]③卤代芳烃[芳烃为母体]侧链氯代芳烃,常以烷烃为母体,卤原子和芳环作为取代基。④卤代环烷则一般以脂环烃为母体命名,卤原子及支链都看作是它的取代基。
最低系列原则:当甲基和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时,如果它们的位号相同,应先编号给原子序数较小的基团,即优先让甲基编号。因此,2-甲基-3-溴-2-甲基-4-乙基-5-丙基-6-己烯的命名中,应先从左边编号,遵循最低系列原则。 位号不连续时,应从编号小的一端开始编号。
总结来说,邻氯氯苄611-19-8,这个看似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化学魔力和广泛应用。在科学家的手中,它在化学世界中演绎着一场无声的化学交响乐,为人类生活和工业带来了无限可能。
在化学领域,邻氯氯苄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于合成多种染料,如偶氮染料、腈纶染料等。在制药领域,邻氯氯苄常作为合成药物的中间体,例如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它也被应用于农药合成,如杀虫剂、杀菌剂。此外,在材料工业中,邻氯氯苄可用于合成塑料、橡胶、涂料和胶粘剂等。
对应的分子量为160285克/摩尔。邻氯氯苄的CAS编号为611-19-8,这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物质分类系统中用于识别该化合物的唯一数字代码。EINECS编码为210-258-8,是欧洲联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指令(REACH)下的一个标识。
它不溶于水,这在溶解性指标中表现为insoluble,其BRN编号为471700,是化学文献中的一个识别代码。从质量标准来看,邻氯氯苄的纯度非常高,至少达到了930%以上,这确保了其在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总的来说,邻氯氯苄的这些化学性质使得它在特定的化学实验和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