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C6H4NH2。根据查询盖德化工网官网得知,甲苯胺有3种异构体,即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和对甲基苯胺,邻甲苯胺为原位取代产物,间甲苯胺为移位取代产物。
邻甲苯胺(C7H9),也叫做邻甲基苯胺或者邻氨基甲苯。浅黄色易燃液体,暴露在空气和日光中变成红棕色。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邻硝基甲苯的结构式如图:邻硝基甲苯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7H7NO2。是一种黄色易燃液体。熔点-5℃,沸点227℃,相对密度163(20/4℃),折射率5474,闪点106℃,燃点420℃。
1、如果是邻氨基甲苯与N-甲基苯胺鉴别,则更简单。加亚硝酸,前者生成重氮盐而溶解,后者生成黄色油状物。
2、就是一级,二级,三级胺的鉴别,用Hinsberg(兴斯堡)反应。
3、N-甲基苯胺是个仲胺,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油状物。2-甲基苯胺是芳香伯胺,生成重氮盐。向重氮盐溶液中加入苯酚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会生成非常鲜艳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4、鉴别方法:1)加入银氨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苯乙炔。2)其余的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逐渐消失的是环丙烷。3)剩余的两个加入微量的金属钠,产生气泡的是苯甲胺,不反应的是甲苯。鉴定完毕。
仲、叔胺,可以用兴斯堡实验鉴别。即各取少量,分别加入对甲苯磺酰氯,N,N-二甲苯胺不反应,余者产生沉淀;再分别向生成沉淀的两种物质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的为对甲苯按,不溶的为N-甲基苯胺。
三者分别和酸反应,所得的产物的再分别与NaOH反应,对甲基苯胺所得反应产物与NaOH反应溶解,N-甲基苯胺所得产物与NaOH反应产物不溶,NN-二甲基苯胺所得产物与NaOH不反应,无变化,仍为NN-二甲基苯胺。
用亚硝酸钠的盐酸溶液可以鉴别:苯胺会反应生成重氮盐,常温下分解为苯酚与氮气;N-甲基苯胺会生成N-甲基-N-亚硝基苯胺,为不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N,N-二甲苯胺则会生成4-亚硝基-N,N-二甲苯胺,为绿色沉淀。
【答案】:在三者中加入对甲苯磺酰氯、氢氧化钠溶液,析出固体者为N-甲基苯胺,溶于溶液者为对甲苯胺,不作用者为N,N-二甲基苯胺。
与亚硝酸反应,出现不同现象和不同产物,可以鉴别芳香族的伯、仲、叔胺。
加钠,有气泡放出的是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另外两个胺无现象。--- 加三氯化铁溶液,邻羟基苯甲酸显色,苯甲酸无现象。
先加碳酸钠,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将这两个加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另一个是苯甲酸。
向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加入亚硝酸钠,静置或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是邻甲苯胺;生成黄色油状液体或黄色晶体的是N-甲基苯胺。
一个是酸鉴别法。酚鉴别法就是先找出有酚羟基的物质 取 上述样品适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FeCl3 ,显色的为邻羟基苯甲酸 和苯酚。无现象的为苯甲酸。
向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不变的是苯甲酸。
加入NaHCO3溶液,其中有气体生成的是苯甲酸,再加入FeCl3,其中苯酚会有紫色显出,再加入NaNO2/HCl溶液,进行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为苯胺,最后的剩下为甲苯。
我能想到最简单的方法是:取样;加水,混溶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光照,变棕色的是苯胺;加FeCl3,变紫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剩下是苯甲酸。
加入FeCl3,显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剩下两个用pH试纸就可以检测了,pH低的是对甲基苯甲酸,高的是对氨基苯甲酸。
1、碱性从大到小甲胺大于苯胺大于三苯胺大于N-甲基苯胺。慢性中毒表现: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中毒性肝病。健康危害:该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
2、主要表现在:对血液系统的破坏 例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等。
3、有伤害,如下所示:可对呼吸系统、皮肤黏膜、眼、听觉产生健康损害,可引起职业病噪声聋或各种职业性化学中毒,严重的急性中毒可导致死亡。噪声聋: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特异性影响和听觉系统外的非特异性影响。
4、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一:引发癌症 高浓度的甲醛会导致人体器官严重受损,甚至会引发癌症,长期生活在有甲醛气体的环境中,也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很大的危害。
5、刺激作用 甲醛的对于人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皮肤黏膜的损伤甲醛含有一种有毒物质,能够和蛋白质进行结合,当甲醛的含量超标时,会使人体的呼吸道出现严重的刺激,水肿,血,眼睛感到疼痛、头疼等多种的身体亚健康状态。
6、氨气危害 (1)吸入的危害。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