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部密度增高影是影像学的专业术语,提示肺部感染、肺部占位,占位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如果发现肺部密度增高影,必须做胸部CT、胸部高分辨CT,必要时要做胸部增强CT、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住院患者也可以考虑给予肺动脉造影检查,排除肺血栓疾病。
2、高密度影有可能是肿瘤,这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语言。说明局部组织比较致密,有可能属于良性病变,也有可能属于恶性病变。对于肿瘤,根据病理性质不同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确诊肿瘤的性质必须得靠病理检查,比如穿刺细胞学或者是活检病理。
3、其次,密度增高影也有可能是肿瘤的表现,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明确。此外,还有可能是钙化形成的影像,钙化通常与以前的感染或炎症过程有关,也可能与某些良性病变相关。最后,这种密度增高影也有可能是其他性质的疾病所引起,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
4、拍胸片或胸部CT检查发现肺上有密度增高的阴影往往提示肺部有炎症、结核或者肿瘤等疾病,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在做影像学检查的时候,有高密度结节主要考虑是由于局部组织钙化或者纤维化引起,在肺内发现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也有可能会在颅内发现高密度结节。
高密度结节是指在医学影像检查中,观察到的一种特征,其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的小块区域。它可能是多种情况的体现,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如肺癌)、感染、结石或其它疾病的表现。通过对比结节的密度与周围组织,医生能够初步评估其可能的病理状态。
肺部高密度结节是指CT检查中发现的肺组织内密度较高的小结节,直径多在0.2~0厘米之间。这类结节一般需要进一步检查来判断其是否为肺癌等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因为肺癌在早期时常常不会出现症状。肺部高密度结节的出现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需要深入的检查来确定病因。
1、所谓的纵隔肿瘤指的是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肿瘤,不包括食道、气管、支气管及心脏来源的肿瘤。因此纵隔肿瘤一般沿用纵隔占位来确定肿瘤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方位。
2、畸胎类肿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较少。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在CT上表现为心脏大血管前区的囊性或囊壁均匀的肿块,内容物包括脂肪、液体等。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良性多见,表现为圆形或扁平的肿块,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则可能体积大、密度不均,侵犯周围组织。
3、为标明病变在纵隔所在部位,可将纵隔划分为若干部分,以胸骨与第4胸椎下缘水平分为上、下两部,将含有很多重要器官的纵隔间隙称为“内脏器官纵隔”(中纵隔),右气管、心包前的间隙为前纵隔;在气管、心包后方(包括食管和脊柱旁纵隔)称为后纵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