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泸优5241是一种中籼型的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适用于在亩栽2万窝的密度下种植作为中稻。在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其全生育期范围为144至166天,而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区则延长至149至175天,平均生育期为153天,比对照品种Ⅱ优838稍微长0.2天。
2、泸优5241在两年的区试中,展现出显著的增产潜力。在16个试验点中,它始终保持着增产的势头,没有出现减产的情况。产量变化区间在4867公斤至6767公斤之间,平均亩产达到了5823公斤,这个成绩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提高了82%。
1、播种时应采取稀播匀播的方式,以确保秧苗的生长环境适宜。在秧苗长至2叶期时,若厢面无水,应喷施15%的多效唑80至100克,以促进秧苗矮壮、低位分蘖。同时,加强秧田的肥水管理,并注意防治病虫害。秧苗生长至5至6叶期时,应适时进行移栽,每蔸插2粒谷秧,种植密度为20厘米×26厘米。
2、遵循前期重施、中期控制氮肥用量、后期稳定的施肥原则。一般每亩地施用45%含量的复合肥25公斤,碳铵10-15公斤。移栽后7天内追施5-5公斤尿素,随后在晒田复水后施钾肥5-10公斤,根据苗情再适当施用3-6斤尿素。当苗数达到18万时,应及时排水并进行晒田,适时进行深度晒田,以利于稻谷的成熟。
3、C两优255属于两系杂交迟熟中籼水稻品种,在湖南省作为中稻种植时,全生育期大约为139天。该品种的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繁茂性好,剑叶细长且略为披斜,叶鞘和稃尖呈紫色,成熟时的落色一般。
4、在种植初期,务必确保充足的基肥施用,然后适时追肥。稻田管理中,晒田和控蘖是关键步骤,要适时进行,以利于水分管理。进入后期,灌溉应保持湿润,但要注意避免在抽穗扬花后过早脱水,这样可以确保稻谷充分进行灌浆,从而保证结实的质量。
中稻栽培要点包括播种时间、播种量、秧龄、种植密度、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遵循这些要点,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合理安排各个环节,注意细节,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综上所述,中稻栽培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金优9017是一种在安徽省适宜栽培的中熟中籼稻种,全生育周期约133天。株高约为109厘米,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宽长,茎杆粗壮,生长旺盛,分蘖力中等,植株整齐。每亩有效穗为17万穗,每穗总粒数182粒,结实率71%,千粒重29克。
种植管理 大田防治方法:根据当地预报及时检查田间症状。合理施肥管水,底肥足,追肥早,巧补穗肥,多施农家肥,节氮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
综合2007年和2008年的区试数据,金优9017的平均亩产量为532公斤,相较于金优207,金优9017的产量平均增长了6%,这表明金优9017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此外,金优9017的日产量达到了04公斤,相较于金优207,金优9017的日产量高出0.26公斤,进一步彰显了其在产量和效率上的优势。
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管理粗放,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气候长期连阴雨、长期灌深水、大水串灌、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易发病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
1、赣优607是一种中籼型的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常规的亩栽密度2万窝下,作为中稻种植,其全生育期在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为147-158天,而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地区则为152-168天,平均下来大约为152天,相比对照品种Ⅱ优838,生育期短7天。
2、赣两优二号是甘蓝型半冬性两系双低杂交油菜,全生育期为203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0.8天。其株高达到170厘米,分枝高度为70.4厘米,一次分枝数为7个,全株有效角果数为297个,每角粒数为13粒,千粒重为11克。
3、粒长为4毫米,长宽比为0,垩白粒率为30%,垩白度为4%。透明度良好,碱消值为9,胶稠度为3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23%,蛋白质含量为2%。总体来看,赣优明占具有较好的产量和品质特性,但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1、在水稻栽培中,每平方米的种植密度通常建议为三十株左右。这种密度既能保证充足的光照,又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具体来说,每平方米可以分为20到22个穴,而每亩地则控制在3万到5万个穴之间。这一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2、双季早稻的栽培密度通常为每亩5万至3万穴,每穴栽5至7株苗,基本苗数为15万至18万;软盘育秧抛栽的密度为每亩8万至3万穴,基本苗数约为15万;直播的密度为每亩4至5千克种子,成秧密度为10万至14万株。
3、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前提,过稀、过密均不利于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稻谷的品质与产量。适宜的栽插密度应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类型、种植形式等因素。
4、栽插密度方面,采用插植规格12×21cm,每蔸插2粒谷或抛栽密度为30蔸/m,合理的密度可以提高稻田的光照效率,促进稻株的生长与营养吸收,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在肥水管理方面,施足基肥是基础,同时要注重早追肥,中后期则需控制氮肥的施用,防止倒伏现象。
5、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机插秧秧龄一般控制在20天左右,叶龄为3叶1心至4叶1心,当苗高12~20厘米时进行移栽。插植密度30厘米18厘米,亩插2万丛以上,每丛至少2株苗。 科学管水,适时晒田。
6、适时播种与壮秧培育:建议在5月15-20日播种,6月15-20日移栽,每亩用种量5公斤,采用足肥稀播,培育出分蘖健壮的秧苗。 行距扩大与合理密植:鉴于品种分蘖特性,应增加行距,密度适中。
在稻瘟病抗性方面,天龙优872的综合评价为5级,表明其抗病性中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容易受到病害影响,种植者需要注意防治措施。
经过两年的区域试验,天龙优872的产量表现显示出显著的增产潜力。在十个观察点中,有七个点实现了增产,产量变化区间为505公斤至610公斤,平均亩产达到了5658公斤。这个数据相较于对照品种Ⅱ优838,天龙优872的增产幅度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