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器水底部压强是 20(g/cm);(2)甲物块受到的浮力F=1000×1=1000(克),乙物块密度 ρ=200÷50=4(g/cm)。
2、水的密度是0×10^3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8:9。
3、8升花生油等于88斤。 油的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假设花生油的密度为0.8克/立方厘米,那么8升花生油的质量计算如下:质量 = 密度 × 体积 = 0.8克/立方厘米 × 1800立方厘米 = 1440克 = 44千克 = 44公斤 = 88斤。
根据m-v图像可知,甲乙密度之比为8:1,进而根据V=m/p,当m甲=m乙时,V甲=V乙,即S甲=S乙。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不 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 铅块小 答案:C (河南)16.图9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容器A底受到的压强pA=hA*dA*g,容器B底受到的压强pB=hB*dB*g。∵pA=pB ∴hA*dA*g= hB*dB*g,hA∶hB=dB∶dA 再设:甲物块的密度为:d甲,体积为V甲,质量为M甲;乙物块的密度为:d乙,体积为V乙,质量为M乙。M甲=V甲* d甲,M乙=V乙* d乙。
答案:A 解析: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1:1,密度之比是5:3,所以,体积之比:v甲:v乙=3:5 如果两个物体都是浸没的,那么浮力之比为:F甲:F乙=ρ水gv甲:ρ液gv乙=1×3:0.9×5=2:3=4:6,而实际浮力为4:5,即明显乙受的浮力要小。
G乙,乙浸没水中,乙排开水的体积V乙排=V乙,甲漂浮。F甲:F乙=6:5,所以ρ水gV甲排/ρ水gV乙排=6:5,因而V甲排/V乙排=6:5,V甲排/V乙=6:5,又因为V甲/V乙=ρ乙/ρ甲=3:2,所以V甲排=0.8V甲。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20天津)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小球,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且ρ甲:ρ乙=3:2。
所以F浮=ρ水gV排=0×103kg/m3×10N/kg×0.8×10-3m3=8N因为8N10N,即F浮G物所以物体在水中将下沉。例画出物体A的受力分析示意图。(A都在水中) 分析与解:图(甲)中物体A受到竖直方向上三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G竖直向下,拉力F和浮力F浮两个力都是竖直向上,如图所示。

1、这是典型的液体压强问题!3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只与液体液面到容器底的高度有关,在初中物理教材液体压强的特点中由此推导过程,可以参考阅读,在此不赘述。P=ρgh的导出过程与此同理。
2、再盛有液体后,“若容器对桌面压强相等”,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则说明三种液体的质量也是相同的,而我们可以看出,丙的体积最小,那么就可以看出丙的密度最大,而压强=密度*g*h 题目中给出“他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那么就可以看出h相等,g为常数 那么就可以知道丙对容器的压强最大。
3、机翼上方的流速较快,压强较小。机翼下方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这两个力形成向上的压力差,飞机就被“托”起来了。应该往上方吹,这样上方的流速较快,压强就小了。下方因为空气不容易进去,故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这两个力形成压力差,下方的力就能使硬币跳起来了。
4、解:设每块砖质量为m,底面积为S。则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p=F/S=2mg/S=4000帕 ∴mg/S=2000帕。乙砖受到的压强p=F/S=mg/[(1-1/3)S]=5mg/S=5×2000帕=3000帕。设砖块的密度为ρ,每块砖块的体积为V。p=F/S=2mg/S=2ρVg/S=2ρHg=2ρ×0.10米×10牛/千克=4000帕 ∴ρ=2×10千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