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化合物A含C,H,O 和 N,该化合物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醚,很可能是氨基酸。
2、不饱和度=(5x2+2-10)/2=1,只有一个双键。根据所给的性质,可以知道A是酮。根据脱水后氧化结果,可知B有支链。
3、可以初步断定A是醛、B是醇、C是烯烃。从C与臭氧反应并接着在锌存在下与水作用,得到丙醛与丙酮两种化合物入手。烯烃经臭氧氧化水解,双键打开,分成2部分,把双键连上O就是产物,所以反过来,烯烃就是把二者双键连起来就是原烯烃所以烯烃就是把二者双键连起来就是原烯烃。
4、碳碳三键的位置可以为端部,也可以在中间,又因为A与氯化亚铜反应不生成沉淀,所以碳碳三键不在顶端,因为三键在顶端的炔烃与氯化亚铜生成红棕色沉淀,(3)又因烯烃B经氧化只有一种酸,所以碳碳三键在中间,三键左右两端对称,所以A为3-己炔。

1、会。根据化学资料,侧链苯的氧化。9烯烃亲电加成,重排,11烯烃催化加氢,12炔烃反式加氢,13烯烃亲电加成,两个苯环电子云密度不一样,因此1-亚甲基环己烷会重排。它与其它原子团相连,单独可叫亚甲基,也做-CH2-(methylene)。是无色透明液体。
2、反式1-甲基-4-乙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式应该是下图:环己烷的构象讲起。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为四面体构型,在环状分子中也是如此。环己烷中的六个亚甲基碳无法采取平面构型,只有通过环的扭曲才能满足每个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
3、环烷烃均可以开环,但是条件不尽相同,由于五元环和六元环的键角与碳的成键键角相近,所以比较稳定开环条件也比较苛刻,高中的话一般不考虑 五元环和六元环,由于三元环和四元环的键角张力大,非常容易开环,三元环在室温就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开环加成,四元环需加热。。
碳碳双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中的结构特征,指的是在化合物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详细解释如下:碳碳双键是含有两个碳原子之间一个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在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拥有四个电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
顺反异构现象的分子有两个特点,首先得有碳碳双键,第二点碳碳双键的两端碳原子上必须都连两个不同基团或原子。
以前化学界认为苯是单双键交替的,也就是这个结构式:但是按照这个理论,邻二甲苯应该有两个结构式,但是实验中发现只有一个。
1、机理如图所示:三甲基硅基甲基氯化镁的碳负离子进攻羰基生成2,随后图中机理为氧负离子的亲核加成消去反应,生成亚甲基环己烷(在这种机理中NaH仅作为碱性条件)。而第二步中加入的NaH也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硅烷,得到三级基硅烷和镁氧氯负离子。
2、这个反应是醇的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是通过E1反应机理进行的,因此反应会先生成碳正离子。如果说生成的碳正离子是一级或二级碳正离子的话,视情况有可能发生重排,形成更稳定的三级碳正离子。这是重排反应的进行原因。
3、机理如图所示:在强碱下羟基的氢被拔掉,形成氧负离子,推动反应进行。然后进行了分子内的SN2亲核取代反应,形成环氧,并失去溴离子。这个主要由与碱性条件推出亲核反应,由产物的结构推出为SN2反应。其中六元环的构象并不影响反应的发生。
4、这个反应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氰基的水解,氰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和氨。第二个反应是羟基的消去反应,醇羟基在酸性和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第三个是酯化反应,羧和羟在酸性和加热的条件下可以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酯。
5、这就是链增长的过程。最后碳自由基和溴自由基结合得到产物终止反应,或者两个溴自由基结合成溴分子,两个碳自由基成键也能够结束一系列的链式反应,这就是链终止。由于溴没有氯那么活泼,所以会倾向于使生成更加稳定的碳自由基(二级的和三级的碳正离子反应活化能差别较大而氯较小)。
环烷烃均可以开环,但是条件不尽相同,由于五元环和六元环的键角与碳的成键键角相近,所以比较稳定开环条件也比较苛刻,高中的话一般不考虑 五元环和六元环,由于三元环和四元环的键角张力大,非常容易开环,三元环在室温就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开环加成,四元环需加热。。
晚上好,碱性条件下开环溶解建议用极性的1,4-二氧六环,如果碱性不是很强,非极性的甲基环己烷或者MTBE(甲基叔丁基醚)也可以考虑。THF并不推荐因为弄不好的话它在酸碱条件下都能开环生成PTMEG(聚四氢呋喃,也是一种聚醚多元醇结构,PU的软单体之一)干扰你的最终结果请参考。
环氧树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式为(C11H12O3)n,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由于环氧基的化学活性,可用多种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使其开环,固化交联生成网状结构,因此它是一种热固性树脂。
聚合物多元醇是以通用聚醚多元醇为基础聚醚,加丙烯腈、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及引发剂聚合而成。主要用于软泡领域。聚醚多元醇主要以环氧丙烷为原料,开环接枝到蔗糖、甘油、二甘醇等多元醇上,主要用在软泡、硬泡、胶粘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