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苄基樟脑,以其多种名称著称,包括3-(4-甲基亚苄基)樟脑、(3E)-1,7,7-三甲基-3-[(4-甲基苯基)亚甲基]双环[1]庚烷-2-酮、3-(对甲苯基亚甲基)樟脑和3-(4-甲基苯亚甲基)樟脑,还有一个通俗的别名是4-甲基苄亚基樟脑。
2、-亚苄基樟脑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其特征是具有微弱的芳香味。它不溶于水,却能轻易地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脂类中。关于其物理性质,目前尚未确定其密度(20℃时的值)和相对蒸汽密度(与空气的比值),这两项参数在标准条件下未给出数据。
3、防晒霜往往含有3-亚苄基樟脑,如果擦着过夜容易被人体吸收。法国健康产品安全机构(AFSSAPS)宣布一项紧急禁令,要求生产商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3-Benzylidene-camphor,3-BC),原因是该物质具有潜在风险会干扰人体内分泌。
4、共价键单元:1,即一个分子中包含一个独立的化学结构单元。总的来说,3-亚苄基樟脑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潜在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其溶解性和可能的化学交互作用。
5、亚苄基樟脑衍生物是一种比较新的 UVA 防护剂,在我国的成分表中写作 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 。亚苄基樟脑衍生物被称为最有效的 UVA 防晒成分之一,除此之外稳定性还比较强,是美国 FDA 批准使用的,至今未查到其危害性的相关报道。
化学防晒剂是指这样一类有机物,它们能将紫外线吸收后再以一种较低的能量形态释放出来这样也避免了紫外线的直接损伤。2 吸收程度的区别。
区别:成分不同。物理性防晒主要成分有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化学性防晒主要成分有肉桂酸酯类、水杨酸酯类等。适用对象不同。化学防晒适合油性肌人群使用;物理防晒适合敏感肌人群或者小孩子使用。作用原理不同。
看质地;物理防晒质地比较粘稠,涂上去是比较油腻的。化学防晒非常的清爽不油腻的。2,看色泽;物理防晒因为成分中有金属氧化物,所以是泛白的。而化学防晒则没有颜色。3,看成分;物理防晒的防晒成分是氧化锌、二氧化钛等,化学防晒的常见防晒成分是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奥克立林。
- 防晒原理:物理防晒通过遮挡紫外线起作用,而化学防晒则是先吸收紫外线再中和。- 稳定性:物理防晒更稳定,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防晒,只要不擦拭或出汗,效果可以持续。化学防晒则需频繁补涂以保持防晒效果。- 安全性:物理防晒对皮肤的刺激较小,化学防晒中某些成分可能导致皮肤依赖或损伤。
安全性区别 物理防晒剂由于不需被皮肤吸收,对皮肤的负担较小,对敏感肌肤和干性肌肤较为友好。氧化锌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的成分,适合用在眼周等敏感区域。
物理防晒物理防晒是物理防晒剂的简称,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物理防晒的原理是利用反光粒子将紫外线阻挡、反射或者散射掉,以减少紫外线到达皮肤的量,从而起到防晒的作用。物理防晒的优点是对皮肤比较温和,一般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只是质地略厚重,涂抹在皮肤表面会显得泛白。
这些成分在防晒化妆品中广泛使用,以提供UVA和UVB段的防护。例如,OMC是UVB段紫外线吸收剂,而1789是UVA段紫外线吸收剂,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宽光谱或全效防晒效果。防晒产品的效果可以通过SPF值和PA值来评价。SPF值代表日光防护指数,表示防晒产品对UVB段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而PA值表示UVA段的防护效果。
就二氧化钛而言,人们主要从它对短波紫外线UVB ( 290~700nm ) 的散射和反射作用以及对皮肤的遮盖作用而将其用于防晒化妆品的配方中。但是,普通用于化妆品配方的二氧化钛因其颗粒较大(如粒径尺寸从500nm 至2000nm ),其防晒或散射UVB紫外线的效果很差,它对皮肤主要起遮盖作用。
本产品极易乳化,可广泛用于各种膏霜, 防晒霜 和乳液中,还可用于 护发素 调理香波中,能与阳离子活性剂起协同增效增强调理性的良好作用,可使干性头发油润而不致使头发油腻。在 液状石蜡 、 凡士林 组分较大的配方中,少量加入该酯即可明显地克服油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