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变化、规模及其分布特征(图3-1),将本区布格重力异常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面状区异常,一类为梯级带。
正负异常轴向均呈南北向展布为最大特征。 白音套海—金厂沟梁一线以西赤峰市地区,以西拉木伦断裂带为界,航磁特征各具特点,进而划分为赤峰市地区北部磁场区和赤峰市地区南部磁场区。 西拉木伦断裂带本身在航磁图上以线性负异常带反映出来。
具多层自北向南岩片叠置的特征;中部为一地壳内高、低速带呈稀疏交替的区域;下部为下地壳和上地幔以水平的高、低速转换界面相互交替为特征,莫霍面上、下有两条明显的低速带(深60~65 km及75 km),其下出现一系列断续的低速带,组成厚达80 km以上的岩石圈下部结构(许志琴等,1996)。
1、根据华北地层第三系岩石密度统计表(表4-6),密度小于3×103kg/m3的主要岩性为泥岩、粘土岩,大于4×103kg/m3的主要为粗碎屑岩、中碎屑岩、细碎屑岩、玄武岩等。表4-6 华北地区第三系岩石亚类密度(103kg·m-3)统计表 其平均密度的空间分布见图4-8。
2、新第三纪构造格局又发生变化,大陆东部沉降带以大型坳陷盆地为特征,由于物源等成煤条件不匹配,在大型沉积坳陷中多未形成良好的含煤沉积建造,从而结束了早白垩世、老第三纪在大陆东北部为含煤主要分布区的历史。
3、第五构造层(侏罗系—白垩系)中下中侏罗统残留地层分布以沉积坳陷控制为主,东南部较厚,在研究区中南部呈北北西向广泛残存;其他地区缺失沉积或零星分布;上侏罗统—白垩系在研究区西部呈北东向零星展布,中部区呈北西西向展布、东北部呈北北东向发育,厚度变化大,可达3000~4000m。

1、一般来讲,影响岩石物理性质的因素有两大类:①内部因素;②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孔隙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岩石所处环境的温度、压力、埋深等。
2、岩石的物理性质 容重、含水量、坚固性、弹性、塑性、韧性、碎涨性、流变性、孔隙度、密度,容重 、渗透性、声波速度(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等等.岩石力学性质:非限制压缩强度,点荷载强度 ,三轴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全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后强度。
3、岩石的物理性质:密度、相对密度、孔隙率等;岩石的水理性质: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和抗冻性;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强度指标[即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抗切强度)]和岩石的变形指标(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居中,抗拉强度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