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甲基和氰化钠反应产生带有毒的浓烟。氰化钠是一种无机物,为立方晶系,化学式为NaCN,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氧甲基是不存在的,甲氧基,化学式为CH3O-,式量303。
Br和OH都有可能和CN-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但是产物Br-是比OH-更好的离去集团,故Br优先和CN-反应。CH3CHBrCH2OH + NaCN = CH3CHCNCH2OH + NaBr 顺便提一句,反应的pH值对反应机理由一定影响,决定了是SN2反应机理还是SN1机理,不同的机理,产物的立体化学略有不同。
题主是否想询问“氢氰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现象是什么”?产生热。氢氰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氰化钠和水,反应现象为产生多的热,反应过程中会有小泡产生。反应溶液会变为无色透明。反应过程中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丙酮和亚硝酰铁氰化钠的氨水溶液作用会出现紫色环,如果是氢氧化钠溶液不是紫色环而是红色。
分子式:NACN分子量:402CAS号:密度:86(25℃)熔点:567℃沸点:1495℃性状:有氰化氰的微弱臭味的无色立方晶体。溶解情况:溶于水,其水溶液发生水解而呈碱性反应。微溶于乙醇。用途:用于由矿石中提取金或银、电镀、液式渗碳、淬火,并用作农药等。
氰化钠品名:氰化钠;山奈钠第1类 毒害品(剧毒化学品)理化性质白色或灰色粉末状晶体,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相对密度(水=1):60。不燃物,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钾)混合引起爆炸。
大鼠,经口)44mg/kg,最小致死量(人,经口)85mg/kg。
超标就是超标,有问题不能回避呀...DMF沸点高,粘度大,做溶剂用的话是比较易残留。但是DMF在有机溶剂和水中都有较好的互溶,产品是有机物的话,一般把东西溶于和水不溶大量有机溶剂中,然后用水洗几遍,再把有机溶剂减压旋干(极少量的DMF用油泵减压旋蒸还是可以除掉)把产品弄出来就行了。
物理性质: 溶解性: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酸盐都溶于水。重金属的氰酸盐难溶于水。 性状:氰酸钾:白色晶体;氰酸钠:无色结晶粉末;氰酸银:白色结晶;氰酸铵:无色针状晶体。 制备:将氰化钾或氰化钠在空气中熔化或与氧化剂(如氧化铅、四氧化三铅、重铬酸钾等)共熔即可得氰酸盐。
1、还差一个甲醇钠,如果是粉末的话就要买无水甲醇回来自己配。自己配的最好用,买的液体回来还得浓缩特费时。
2、先用本乙腈,乙酸乙酯以及甲醇钠溶液反应合成出粗品清基本丙同,然后用甲本清洗杂质,晾干后得清基苯丙同。再配上刘酸,进行氧化反应,加上纯净水进行水解反应得到粗品本基丙同,最后减压提纯得纯品本机,后面就是安化还原。。
3、有以下几种:以苯乙腈为原料,通过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组成的混酸反应进行制备。这种方法的收率可达到百分之48。以苯乙腈为原料,通过与混酸在室温条件下反应,以多聚磷酸作为定位催化剂,反应时间为2小时,对硝基苯乙腈的产率可达到百分之695。
4、制备方法 (1)苯丙胺的合成可以用苯乙酸为原料,在无水醋酸纳存在下与乙酸酐作用制得苯丙酮,然后以苯丙酮与甲酸铵反应得苯丙胺。
5、普遍采用麻黄素或者苯基丙酮为原料,第一种是麻黄素利用碘红磷或者钯氢来进行催化还原脱痒成冰,第二种是以苯基丙酮为原料,进过朋氢化钠和甲胺的反应形成冰。还有很多路径,关键是不能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