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制剂有多种,包括血液制品和血浆制品等。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是从人类血液中提取并经过加工制成的药物,用于医疗治疗。常见的血液制品有: 全血:指含有全部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在某些情况下,如大量失血,需要输注全血来补充血容量和血液成分。
2、白蛋白:这是一种从血浆中提取的蛋白质,主要用于治疗因肝病、肾病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以及治疗休克和水肿等症状。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关键成分,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和某些感染疾病。 凝血因子:用于纠正凝血障碍的血液制品,帮助血液正常凝固,防止出血。
3、根据2000年版的“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目前市场上的血液制品种类繁多,包括静脉注射用的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肌肉注射的人免疫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的人血白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及人纤维蛋白原等。
4、红细胞制品 红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成分之一,用于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红细胞制品主要包括全血、浓缩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等。这些制品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贫血、血容量不足及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 白细胞制品 白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
5、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1、血液制品的正确贮存对于其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全血和红细胞制剂通常应在2至6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ACD包装的全血和红细胞制剂建议保存期限为21天,而CDPA-1包装的则可延长至35天。洗涤红细胞也应维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存放期为24天。
2、全血和红细制剂在2~6℃的情况下,可以保存21天。全血和红细制剂在2~6℃的情况下,可以保存35天。洗涤红细胞在2~6℃的情况下,可以保存24天。浓缩血小板在20~24℃的情况下,可以保存7天。浓缩粒细胞在20~24℃的情况下,可以保存24h。
3、全血和红细制剂在2~6℃的情况下,可以保存35天(CDPA-1)。洗涤红细胞在2~6℃的情况下,可以保存24天。浓缩血小板在20~24℃的情况下,可以保存7天。浓缩粒细胞在20~24℃的情况下,可以保存24h。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物在-30℃的情况下,可以保存1年。
4、为保证血液冷藏的质量,存贮温度应控制在2℃~6℃之间,还应在室内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中存放。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血液质量,而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血液腐坏,过低则会导致血液凝固。血制品保存期限 血液、血浆和血小板的保存期限都是不一样的。
常见的红细胞制剂有以下几类:(1)浓缩红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红细胞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红细胞压积为70-90%,红细胞压积在80%以上者输注时应加生理盐水调节。适用于慢性贫血、急性失血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红细胞制剂:冰冻红细胞保存期比较长,解冻洗涤过程中去除绝大多数白细胞及血浆,适用于稀有血型的患者;悬浮红细胞:红细胞压积适中,输注过程中较为通畅,适用于绝大部分贫血患者,即除去上述三种类型之外所有慢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患者。
葡萄糖酸亚铁注射液 这是一种常用的补血针剂,主要用于治疗因缺铁性贫血引起的贫血症状。它通过补充体内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达到补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