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奇点之外是什么,其实等于问奇点状态下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因为宇宙是无限浩瀚的,甚至在奇点状态下也是存在的,所以没什么好谈的。当时天文学家在观测遥远的宇宙时发现,除了少数靠近银河系的附近星系外,其他星系基本都在后退,而且后退速度与距离成正比增加。
2、那时,在奇点之外,也有其他黑洞,也有星系、恒星、行星等等。不过由于质量巨大的奇点黑洞的存在,周围很多物质和星球都被吞噬了,其他未被吞噬的星系和物质都离得很远。 奇点黑洞由于吞噬了大量的物质,内部的能量急剧膨胀,直到巨大的黑洞引力也无法维持其存在时,就发生了大爆炸。
3、奇点外面又是什么呢?既然是奇点带来了时间和空间,那么奇点外部,当然就是没有时空,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一片虚无了。本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将其命名为霍金混沌。
4、科学家认同最多的也就是宇宙的大爆炸说法了,宇宙在某一个奇点发生了爆炸,从而慢慢有了时间,空间物质。
5、哈勃望远镜可以看到13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不可以这样理解为“哈勃看到的,就是130亿年前的宇宙”而是“哈勃看到的,就是13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在130亿年前的样子”。
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大约在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描绘过去远古的宇宙发展史。
就是说在宇宙大爆炸前,是处于一个“无”的空间,时间、空间并不存在,所以也就不能时间空间就量度奇点所处时空或更早之前的时间。因为所有的一切在奇点之前都完全没有意义,就是说,在谈论宇宙大爆炸前的历史或时空是没有意义的。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第一。宇宙年龄问题。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小于宇宙的年龄。大爆炸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第二。微波辐射。大爆炸理论预言了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结果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的支持了大爆炸。第三,宇宙中氦的丰度。天文学中。
第一,宇宙年龄问题。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第二,微波辐射。
微波辐射:是大爆炸理论预言的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宇宙中氦的丰度:一直是天文学中的难题,大爆炸宇宙学可以定量地解释氦的丰度问题。
星系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根据查询《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得知: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星系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宇宙论”是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有两大根据:一是星系红移现象。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如果上面的逻辑推理在“奇点”上不适用,那“宇宙大爆炸理论”依据现象做的文字推理同样也是不适用和错误的。实际上“无限”不存在于任何“宇宙”,也不存在于“奇点”,无限不可能藏于“有限”之中。如何“无限”存在,那么是“无限”稳定的,也不会有什么从”无限“到”有限“的 “爆炸”。
这一物质起就是奇点,当然这里所指的奇点自然不是黑洞内部当中所形成的奇点,是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所形成的一个形态。在现代科学观念当中认为宇宙在最初始的时候的形态就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而这一点的密度是非常高的,它造就了如今宇宙中所知的一切。
铁 虽说铁不能说是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但是我们可以说,地球上面积最大,密度也最大的物质就是铁,因为地壳当中80%都是由铁矿石形成的,而我们利用铁可以提炼出来很多高密度的物质,所以综合来讲,铁还是在密度上占有着一定的地位的。
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质了。当然黑洞的密度主要集中在其中心奇点上。那个奇点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而是一个超越了我们四维时空的超时空状态,被认为体积无限小。既然这个体积无限小,也就是不知道有多小。
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其密度约为26×10^3 kg/m^3。 在宇宙中,与太阳质量相等的大黑洞的密度可达到5×10^19 kg/m^3。质量更小的黑洞其密度更大。 在微观尺度上,最小的物质组成单元是夸克。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包括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
1、彼此也不会发生。事实上大家宇宙在并没有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它也是一个温度极密度高的巨大的高密度物件。大家将这一物件呢称作奇点,奇点在不稳定功效的情形下发生了大爆炸。宇宙在大爆炸阶段,它的温度非常非常的高。
2、这个最高温度来自于炙热的奇点大爆炸,随着大爆炸的进行,温度一直在下降,到如今这个温度已经很低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我们目前还可以利用探测器探测到这个余温,大概是7K,仅仅比绝对零度高7度,是遍布全天的背景辐射,于是也被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3、粒子的活动带来温度的变化。粒子之间的摩擦,活动越频繁,那么它的表面温度就越高;粒子之间的活动却停滞,那么温度就会逐渐随之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宇宙中绝大部分地带,都相当寒冷的原因:因为,它们的粒子密度都相当低,接近真空。正因如此,绝对零度才被限定在零下两百多度。
4、宇宙也继续冷却,到宇宙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之上167度时,原子开始化合形成稀薄气体。此后因密度波动、引力作用等开始向新的天体进化。再经过100多亿年,显示出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 成了今天的宇宙。自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星体和各星系一直各自向外飞散。实际上膨胀还在加速进行。
5、最终,如果继续倒推,会看到这些密度和温度上升到无限的值,因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包含在一个点:奇点。正如最初设想的那样,大爆炸不仅是一种炽热、密集、膨胀的状态,而且代表了物理定律崩溃的瞬间。这是空间和时间的诞生:一种让整个宇宙自发形成的方式。这是创造的终极行为:与宇宙大爆炸相关的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