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为什么能立在水中啊?求解答!?

1、筷子底部的面积增大,增加了其稳定性,使其能够站立在水中。 因此,筷子能够在水中自立是由于水分子与筷子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以及筷子表面分子间引力增强和底部面积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

2、物理现象,水能自然的将筷子“粘合”起来,三根筷子能稳定的站住,可能是毛细现象 。2, 他放筷子的时候会把筷子粗的一头三个靠在一起 这是增加筷子底与碗的接触面积 浇点水就是利用水的张力让三个筷子之间没有空隙,这只是古老的赚钱方法之一。

3、筷子能在水中立着,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和液体表面张力。具体来说:毛细现象的作用:当筷子蘸湿后,由于水的毛细作用,水会沿着筷子表面上升,使得筷子与水之间形成一定的湿润层。这有助于增加筷子与水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稳定性。

竹筷子沉水,怎么回事?

1、竹子大多的密度都比水大。所以竹筷沉水就很正常。而整要竹子能浮于水面是因为竹子中间是空的。

2、筷子在水里下沉表明其密度大于水,筷子在水里上浮表明其密度小于水。对于木制筷子,密度大的木质比较好,也就是说,在水中能下沉的木质好。竹制筷子,也是密度大的比较好。对于金属筷和塑料筷就不进行比较了。

3、不会,筷子用的再久他本身的材质是不会变的。所以木筷子和竹筷子都不会沉下水。金属筷子倒是沉的很快。

4、乌木、沉香木、红木类等五属八类33科基本都能沉水。具体包括: 花梨木、紫檀,铁木、鸡翅等密度大于1,因而可沉入水底。从图片上无法判断该木的是什么树木。

...里三分之一在水面上,三分之二在水里.求筷子的密度

1、答案:333千克/立方米.木块的重量mg等于(1-2/3)V乘以水的密度乘以g,解得m等于三分之一V乘以水的密度,把上述m的值代入木块的密度公式m/V得出1/3水的密度,代入数值等于333千克/立方米。

2、这说明物体的密度是水密度的75%,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只有四分之三的体积浸入水中。这一结论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重量。通过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能够漂浮。

3、木块1/3体积露出水面,是水与木块密度的一个关系,是不变的,因此后来也是剩余的木块的1/3体积露出,ρ木V木=ρ水V排,根据题意,V排=2/3 V木,因此ρ木/ρ水=2/3,也就是木头放在水上,总有1/3的体积在外。

4、筷子由于其材质的木密度小于水,因此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筷子的形状是对称的,使得其重心位于中心轴上方。由于筷子两端粗细不一,重心会偏向较粗的一端。 当筷子浸入水中,重力作用使得较重的一端下沉,最终筷子在重力和浮力的平衡下保持竖立状态。 筷子能竖立在水中还归功于毛细现象。

5、筷子之所以能够立在水中,首先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使得筷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筷子的形状是对称的,其重心位于中心轴上方。由于筷子两端的粗细不同,重心会偏向较粗的一端。 当筷子放入水中,重力作用使得重心的那一端下沉。在达到平衡状态时,筷子仅受到重力和水向上的浮力作用。

筷子与水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