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且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 ρ水gV=G=ρ球gV,得 ρ球=ρ水。
2、因为截去一部分后,物体的密度不变,仍然与该液体的密度相同,所以继续悬浮于液体中。
3、物体处于漂浮状态,一部分露出液面,这时只有一部分物体排开了液体,因为是漂浮,所以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物体大,排开的液体小,说明物体密度小,液体密度大。物体悬浮,全部位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当于自身体积,所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4、当物体在液体中漂浮且部分露出水面时,其重力等于所受浮力的大小。此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其重力等于所受浮力的大小。此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且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5、当物体在水中漂浮时,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表现为浮力相等。物体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即浮力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F浮 = ρ液V排液g)。 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或悬浮在液体中,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浮 = G物)。
6、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来判断物体是漂浮还是悬浮。例如,当物体漂浮在液体表面时,它会有一部分露出液面,这说明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而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它会完全浸没在液体中,这说明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1、一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占四分之一体积,即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25%。设物体体积为V,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4,排开水的体积为3V/4。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即F=ρ水gV排。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量,即G=mg=ρ物gV。因为物体漂浮,所以F=G。
2、设泡沫体积为V,质量为m。由于泡沫有1/4的体积在水面上,那么它在水中(即排水体积)的3/4V。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水gV排,由于泡沫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即mg=ρ水g(3/4)V。通过数学变换,我们得到m=(3/4)ρ水V。进一步化简,得到m/V=(3/4)ρ水。
3、因为木块漂浮在水中F=G F=p水V排g=p水(1-2/5)Vg G=mg=p木Vg 所以p水(1-2/5)Vg=p木Vg p木=p水(1-2/5)=1*10^3*3/5=0.6*10^3kg/m^3 2。
1、另一个因素是尸体中的脂肪含量。脂肪的密度低于水,如果尸体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这也会有助于尸体浮在水面上。 此外,死亡初期,人体的肌肉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肌肉弛缓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导致肌肉松弛,进而可能影响尸体的密度,使其暂时浮起。 需要注意的是,尸体漂浮在水面上的情况并不是普遍发生的。
2、死者的肺部可能充满了空气,这使得身体密度降低,使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死者的脂肪含量可能较高,脂肪的密度比水低。这使得身体密度降低,从而使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当死者刚刚死亡时,他们的肌肉可能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肌肉弛缓素”的物质。
3、这是因为,人的呼吸运动停止后,尸体最初是会沉入水底的,因为人体密度与水相近。 随着尸体腐败的进程,体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腐败气体。当尸体内充满腐败气体后(类似于人形气球),尸体便会逐渐浮出水面。 腐败气体通常先在头面部和有空隙的胸腹部产生,然后才发展到下肢。
物体悬浮,全部位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当于自身体积,所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底,说明浮力小于重力, 说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重力,而物体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说明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当物体在水中漂浮时,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表现为浮力相等。物体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即浮力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F浮 = ρ液V排液g)。 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或悬浮在液体中,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浮 = G物)。
当物体在液体中漂浮且部分露出水面时,其重力等于所受浮力的大小。此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其重力等于所受浮力的大小。此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且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