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试题分析:TNT为 ,硬脂酸甘油酯为 ,3-甲基丁醛为(CH 3 ) 2 CHCH 2 CHO。答案选C。点评:官能团在反着写的时候注意原子的顺序。
中文名: 3-甲基丁醛;异戊醛英文名: 3-Methyl butanal;分子式: C5H10O结构式:分子量: 813CAS号: 590-86-3RTECS号: ES3400000HS编码:UN编号: 2058危险货物编号: 32069IMDG规则页码: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具有苹果气味。主要用途:用于橡胶促进剂、有机合成和人造香料。
醇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特点是:只有羟基相连碳的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要发生生成醛的反应必须是“伯醇(-CH 2 OH)”.醇催化氧化的本质是: 去氢,也就是去掉醇羟基上的H和 连接有醇羟基的C原子上的氢, 这两个H原子与氧气的O原子结合生成水。
C5H10O从其化学式上可以看出其不饱和度为可能有碳碳双键,碳氧双键,或有环。
若官能团是醚键,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命名:取较长的烃基作为母体,把余下的碳数较少的烷氧(RO—)作取代基,如有不饱和烃基存在时,选不饱和程度较大的烃基作为母体。
1、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
2、最简单的例子是乙醛的羟醛缩合反应,产物3-羟基丁醛有可能进一步失水而成2-丁烯醛,酸催化有利于失水反应的进行。由乙醛生成 2-丁烯醛的反应是羰基与亚甲基发生缩合的例子,这类缩合都以羟醛缩合的形式开始,并随即失水而得碳-碳双键的产物。
3、醛酮缩合反应即羟醛缩合反应,是指具有α-H的醛或酮,在碱催化下生成碳负离子,然后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对醛或酮进行亲核加成,生成β-羟基醛,β-羟基醛受热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或酮。
-2甲基丙烷,没法消去的也没法催化氢化。如果是在碳链骨架上对应的卤代烃发生消去的话,有可能形成1-戊烯,2-戊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3-甲基-1-丁烯。
-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的是醛;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卤仿)的反应。能够发生碘仿反应的是3-甲基丁酮。
正戊醇、1-甲基丁醇、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1-乙基丙醇、2-乙基丙醇、1,1,二甲基丙醇、1,2,二甲基丙醇、2,2,二甲基丙醇、正戊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2,二甲基丙醛、二乙酮(正戊酮)、甲丙酮(1-甲基丁酮)、1,2,二甲基丙酮。
ABCD。己醛的分子式为C6H12O,不饱和度为1,所以ABCD都是它的同分异构体,而E不是。
1、乙醇用氧化铜加热催化氧化成乙醛,碱催化Aldol缩合得到β-羟基丁醛,脱水得到2-丁烯醛,与氯气加成得到2,3-二氯丁醛,再水解得到2,3-二羟基丁醛。
2、氯乙烷脱氯化氢,形成乙烯,乙烯在铜基催化的催化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乙醛,乙醛发生醇醛缩合,得到三羟基丁醛,三羟基丁醛脱掉一分子水,得到2-丁烯醛。
3、-丁烯醛,是一种化学品,分子式为C4H6O,由乙醛在碱或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液相缩合生成丁醇醛,丁醇醛再在稀酸中加热缩合脱水制得。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取丁醛、丁醇、2-乙基己醇、山梨酸、3-甲氧基丁醛、3-甲氧基丁醇、丁烯酸、喹哪啶、顺丁烯二酸酐及吡啶系产品。
4、二)烃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乙醇和二甲醚都是C2H6O,但是结构不同。所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断的是O-H -OH羟基,是乙醇的基团。基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且发生反应大多是在基团附近。 可以看做是羟基取代了乙烷中一个氢。 乙催化氧化,生成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