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位错的增殖,三种主要机制包括弗兰克-里德位错源(Frank-Read source)机制,这种机制涉及到位错的自发产生和移动;双交滑移增殖机制,即两个或更多位错在晶体结构中相互作用并增加;以及攀移增殖机制,这是指位错沿着晶体结构的特定方向移动并生成新的位错。这些机制共同决定了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复杂性。
2、位错的增殖机制主要也有三种机制:弗兰克-里德位错源(Frank-Read source)机制、双交滑移增殖机制,和攀移增殖机制。
3、位错源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材料内部的热运动、外部应力等作用引起的晶格滑移,从而产生位错;二是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如塑性变形、相变等过程,也会产生位错。位错是一种晶体缺陷,表现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在位错的核心区域,原子排列发生了偏移,形成了一个线状的缺陷。
4、位错源是晶体中位错开始发生的部位,其产生原因多样。位错通常在晶体生成过程中或形成后在应力集中区域开始形成。作为晶体内部的“线缺陷”,位错在受外力作用时会导致材料发生永久变形,即塑性变形,与可恢复的弹性变形不同。
5、位错源,顾名思义就是位错的来源。材料变形过程中,新位错的形成点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1,frank-reed位错源,也就是位错两端被钉扎,然后在应力作用下自我增殖的一种方式 2,界面。
6、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每一次循环都会产生一个新的位错环,这就是弗兰克-里德位错源的增殖机制。启动弗兰克-里德位错源所需的临界应力并非恒定,而是与位错AB的长度,即钉扎点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同时,此位错的线张力也会影响启动这个过程的应力阈值。因此,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位错增殖的动态行为。

F=k×ρ×L×μ。其中,F是位错线所受的力,k是一个比例常数,ρ是位错线的密度,L是位错线的长度,μ是材料的剪切模量。
位错间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b / sin(θ/2)其中,- d 是位错间距(单位为长度,如米),- b 是位错的布尔矢量(即位错线上两个原子之间的平移矢量的模长,单位为长度,如米),- θ 是位错线与晶体某个晶面的夹角(单位为弧度)。
单位体积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称为位错密度。拓展知识: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长度,(cm-2),如图所示:3)面缺陷主要是指晶界和亚晶界。它是由于受到其两侧的不同晶格位向的晶粒或亚晶粒的影响而使原子呈不规则排列。如图所示: 基本概念合金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元,而成分比例不同的一系列合金。如各种碳素钢。
1、国家标准(GB1554-79)中规定 :位错密度在104个/cm2以下者,采用1mm2的视场面积;位错密度在104个/cm2以上者,采用0.2mm2的视场面积。并规定取距边缘2mm的区域内的最大密度作为出厂依据 。
2、channel5可以计算位错密度。XRD法是一种最常用且能定量测定钢中位错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先通过XRD测量出钢中的微观应变量和平均晶粒尺寸,再通过微观应变量、平均晶粒尺寸引起的衍射峰宽化的Williamson-Hall模型,channel5可以计算位错密度。
3、衡量位错活跃程度的指标是位错密度,它定义为单位体积晶体中位错的总长度。然而,实际测定位错密度并非易事,我们通常通过估算每单位面积的位错线数来把握这一微观世界的复杂动态。/ 在透射电镜的精细探索中,对位错的研究更加细致入微。
4、晶界能定义为形成单位面积界面时,系统的自由能变化,等于界面区单位面积额的能量减去无界面时该区单位面积的能量。
密度的变形式 原式:ρ=m/V 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体积)2密度题巧算方法 先根据物体漂浮时的公式:F浮=G物 F浮=ρ液gV排,G物=mg=ρ物gV ρ液gV排=ρ物gV 整理,得ρ物=V排/V·ρ液 注:V排/V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分数。
变形程度增加,位错密度不断增加,根据公式Δσ=αbGρ1/2 ,强度与位错密度(ρ)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位错的柏氏矢量(b)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金属的强度 通常采用冷变形(挤压、滚压、喷丸等)的方法进行强化。
式中,μ为结晶物质的剪切模量,b为位错的柏格斯矢量,α是数量级为一位数的材料系数,ρ为位错密度(cm2)。对橄榄石而言,其流动差异应力与位错密度的关系为:Δσ=2·10-3ρ0.50 由位错密度的结果(表6-2)计算得到松树沟超镁铁岩源区地幔环境的流动应力为0.28-0.47×108Pa。
在塑性形变的过程中,材料内部的位错密度呈现出一个与塑性流动应力τ和位错密度ρ相关的动态变化。根据关系式 (\tau = k \cdot \rho),我们可以推断材料中存在位错起源于增殖的过程,这些过程在外部应力作用下会被激活,以产生更多的位错。
式中:差应力(σ1—σ3)的单位为0.1×106kPa;位错密度(ρ)的单位为cm—2。 为此,可在野外采集定向标本,在室内切片,用电子显微镜测定出位错密度ρ,利用上述关系式求得差应力(σ1—σ3)。 (2)利用亚颗粒求应力值 亚颗粒是变形晶体中由位错壁围限的区域。
形变温度对转变量晶粒大小影响的显著程度减弱按相图热平衡状态计算的转变量约为82%左右,与其相比,随形变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量增加,珠光体量减少在试验温度740-800℃范围内,名义变形70%左右,铁素体晶粒平均尺寸可达到3μm以下。当形变温度继续降低到740℃时,晶粒平均尺寸可达到2μm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