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白磷升华公式是:P?(s)→P?(g)。
2、o2 =2p2o5,条件是点燃,楼上后面说得没错,这就是鬼火原理,尸体骨头磷化会产生白磷,白磷升华到空气中,在夏天夜晚温度较高,白磷自燃就会产生鬼火现象。
3、反应方程式为4P(红磷)=P4(白磷),反应热△H为+17kJ/mol,表示吸收热量。从这一现象可看出,化学反应并非全然不可逆,只要满足特定条件,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反应都能实现。
4、白磷是分子晶体,化学式是P4,所以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P4 + 5O2 =2P2O5,条件是点燃,楼上后面说得没错,这就是鬼火原理,尸体骨头磷化会产生白磷,白磷升华到空气中,在夏天夜晚温度较高,白磷自燃就会产生鬼火现象。

1、有。红磷是非晶态结构,具有较高的体系度和随机性,表现出较强的自范性,容易在常温下发生分解。红磷(Redphosphorus)又名赤磷,为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有光泽,无毒,高压下热至590℃开始熔化。
2、红磷:长链状结构,暗红色粉末状固体。无毒,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240度着火,不自燃。
3、红磷在常温下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形态。其他区别和特点的扩展信息 红磷的形态变化: 红磷加热至高温时,可以转变为白磷。这种转变被称为红磷的“磷化(磷化反应)”。化学特性: 白磷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例如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磷: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是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固体。密度82克/厘米3。熔点41℃,沸点280℃,着火点是40℃。放于暗处有磷光发出。有恶臭。剧毒。几乎不溶于水。
氮与磷能形成化合物。具体来说:形成偶磷氮烯:氮与磷能够结合形成一类称为偶磷氮烯的化合物。特殊性质:这类化合物中的某些,如二氯偶磷氮烯聚合物?,因其具有似橡胶的特性而在无机物质中显得不寻常。
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三种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了解这些肥料的性质及使用方法,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氮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使植株更加茂盛。
氮和磷的化学式和蜂窝结构图如下:- 氮的化学式为N2,表示两个氮原子结合而成,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氮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之间通过三重键相连,是稳定的分子结构。- 磷的化学式为P,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分为白磷和红磷两种。
性状:气体。熔点(℃):133。沸点(℃):88。密度(kg/m3):5(g)。1783年,拉瓦锡的学生菲利普·冈冈布勒通过加热白磷在碳酸钾水溶液中合成磷化氢,首次发现这一物质。起初,磷化氢被认为是气态磷,直到1789年拉瓦锡证实它是磷和氢的化合物。
化学元素中,磷是15号元素,以符号P代表,常见形态为单质。磷酸等物质中的“磷”概念,与硫酸等类似,指的是元素状态。而膦特指磷化氢这一化合物,PH3,其衍生化合物同样被称作膦。简单说,磷泛指元素,是周期表中的15号元素;而膦专指磷化氢这一特定化合物。
【概述】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 P,原子序数15,原子量30.973762,属周期系VA族。1669年德意志 H.布兰德从尿中制得。元素英文名来自希腊文phōsphores,原义是“发光物”。【存在】 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8%(重量)。
答案:磷与膦在元素特性、化学性质及存在形式上存在明显区别。解释:元素特性:磷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5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与生命的许多过程密切相关。膦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磷和氢元素组成。
磷元素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呈无色或淡黄色,是透明结晶固体,密度为82克/厘米3。它的熔点较低,为41℃,沸点为280℃,着火点仅为40℃,在暗处会发出磷光,散发出强烈恶臭,且具有剧毒。
磷元素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包括白磷和红磷。白磷,也称为黄磷,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固体,密度为82克/立方厘米。它的熔点为41℃,沸点为280℃,着火点仅40℃,在暗处会发出磷光,并散发出恶臭,具有剧毒性。白磷几乎不溶于水,易于溶解于二硫化碳溶剂中。
氮族单质主要包括氮气和磷的白磷与红磷。氮气是氮的单质,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是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占79%的体积分数。氮气分子中存在高能的N≡N三键,使得氮气的氧化性相对较弱。磷的单质则有白磷和红磷两种。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具有剧毒性,致死量仅为0.1g,与氰化钾相当。
氮的单质是氮气(N2),磷的常见单质有白磷(P4)和红磷(-P4-)。其他的单质见“同素异形体”。氮气常温下是气体,其余元素单质是固体。氮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积分数约为79%;白磷在空气中会自燃,有剧毒!(致死量0.1g,与氰化钾相同,但容易被忽视。
对于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比较,同样根据以上规律,如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单质是分子晶体,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熔沸点降低。
氮族元素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
有晶体类型决定,氮 磷 砷 呈现的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锑 和 铋 呈现的是金属晶体,从锑到铋金属性减弱,熔点降低。
磷(英文名:phosphorus)【概述】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 P,原子序数15,原子量30.973762,属周期系VA族。1669年德意志 H.布兰德从尿中制得。元素英文名来自希腊文phōsphores,原义是“发光物”。【存在】 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8%(重量)。
磷,化学符号P,原子序数15,原子量30.973762,是周期系VA族的元素。1669年,布兰德首次从尿中提取出磷,其元素名称源自希腊文phōsphores,意指“发光物”。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8%,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和磷灰石Ca5F(PO4)3等形式存在。此外,磷还广泛分布于细胞、蛋白质和骨骼之中。
磷是一种化学元素。磷是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个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以下是关于磷的详细解释:磷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中,包括岩石、土壤、水和空气中。它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在生物体中,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参与到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中。
磷是一种化学元素。磷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中,如岩石、土壤、水和空气中。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以下是关于磷的详细解释:磷的基本性质 磷的化学符号为P,原子序数为15,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15族。磷的常见化合价包括-++3和+5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