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问题

1、q=变化量t×I,当I变化时,只有在变化量t趋近于零的时候才成立,故算出的是瞬时值,不过在中学,等式中的I通常是一个常量,故算出来的不一定是瞬时值。E=磁通量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也是指的瞬时感应电动势。而由:E=△φ/△t,I=E/R,q=I△t,可得:qR/△t=△φ/△t 整理得:q=△φ/R,这个等式跟时间无关,故不是瞬时量。而是总量。

2、为什么给桌上的杯子倒满水时,会如此的困难?因为当我们从容器中倒入液体时,它倾向于重复其边缘的弯曲流向。如果液体流动强烈,则射流会脱离边缘。但是,减少流量可以改变其变化,因为你的谁已经沿着水壶的壁在运行并进入杯子里。

3、宇宙中的反物质问题,是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交叉的难题。理论上,在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物质和反物质应该等量出现,但现实中,我们生活的宇宙中几乎全是物质,反物质非常稀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物理学的重大挑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理解宇宙演化的奥秘。

4、因为“小球静止在斜面顶端,小球对斜面的正压力恰好为零”,说明小球浮在空中:受平衡力。也就是电场力与重力平衡。

5、F撤去之前,m1处于平衡状态,此时m1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F、m1g,弹簧的弹力F弹,而F撤去的瞬间,m1g和弹簧弹力F弹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撤去F的瞬间物体m1的合力大小等于F,方向与F方向相反。

6、①S=V声x1/2t=340×2=680m ②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峭壁开去,此时在4秒内车与声音共同走完了开始鸣笛处到峭壁距离的2倍。则有:20×4+340×4=2S S=720m 见图:红色线路表示从开始鸣笛到听到回声(即车与声音相遇),声音所走的路程,紫色线段表示车在4秒内走的路程。

一金属块的质量是89g,体积是10cm,那么该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

1、金属块的密度=质量(m)/体积(m^3)=kg/m^3,例如金属锇的密度为26×103kg/m,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2、这种金属块的密度是13×103Kg/m3。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密度的定义公式,即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金属块的密度。给定的金属块质量为386g,体积为20cm3,所以密度的计算过程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 386g / 20cm3 = 13g/cm3。

3、密度= 质量 除以 体积,(质量千克8-10)除以(0.1乘以0.1乘以0.1)=60 得出质量=70除以8(千克)密度=70除以8除以0.1乘以0.1乘以0.1 =7。

4、金属块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除以体积计算得出。给定的质量为386克,体积为20立方厘米。首先计算密度的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ρ = 386g / 20cm3 = 13g/cm3 接下来,需要将密度单位转换为千克每立方米。我们知道1克等于0.001千克,1立方厘米等于0.000001立方米。

...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

1、用排水法在量筒中量出金属块的体积v ,代入上式即可算得。方法二:先用弹簧秤称出物体的重量N,据此可以得到物体的质量m。再用细绳拴住金属块,让其沉入水中用弹簧秤测出此时的读数,测得F, 算出此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N-F=pgv ,于是,算出V ,代入上式,得到密度。

2、设金属块上表面到水面距离 h1 ,则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2=h1+L。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F1=P1S=ρgh1S=ρgh1L^2 ①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F2=P2S=ρgh2S=ρgh2L^2 ② 则浮力 :F浮=F2-F1=。 。你自己算吧(先算出①②代入即可)。

3、解:空气密度和水、金属都不在一个量级,与之至少跨越了3个数量级【1000倍以上的差距!】,所以,忽略在空气受到的浮力,认为金属块重G=39N。而G=mg,由此可求出金属块质量m=G/g=39N÷8N/Kg≈97959Kg。

4、液体密度和粘度的测定方法可以这样来操作哦:液体密度的测定:浮力法:准备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金属块。首先,在空气中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0;然后,把金属块浸没在水里,测出此时的重力G1;接着,把金属块浸没在你要测的未知液体里,测出重力G2。

5、测量试管的浸没深度l2;根据放入待测金属块前后,试管浸没深度的变化,可计算出放进金属块后所排开的水的体积,根据浮力定律,这部分水的重力等于金属块所受的浮力,此浮力等于待测金属块所受的重力,由此可计算出待测金属块的质量。根据待测金属块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待测金属块的密度。

6、F浮=p水gV=1000*10*10^-2=100N 金属块质量m=G/g=27kg,制成球后球的密度为p=m/V=27/(3*10^-2)=900kg/m^3,小于水的密度,可以浮在水面。

...测得其体积为10cm3,质量为113g,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g/cm3,合...

1、根据ρ=m/V,可知89 g的铜体积因为10 cm^3,可见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10 cm^3,225 g-89 g=136 g,所以液体的密度为16*10^3 kg/m^3。水银。由上题可知,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 cm^3,则铅的质量为113 g。总质量为113 g+89 g=202 g。

2、乙图中物体A受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绳的拉力F,如图所示。丙图中物体A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B对A竖直向下的压力FB如图所示。

3、这样做的目的是: 。(3分)小兰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把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塑料块的质量是 g,体积是 cm3,这种塑料块的密度是 kg/m3。

如图甲所示,圆柱形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的作用下,从水底开始以恒定...

如图10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物体A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

.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p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将木块B放人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木块B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6所示)。

如图7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体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端用轻质细绳悬挂一体积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绳突然断开,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液面又下降了h3。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