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涉及到爆炸性物质装药在特定情况下的安全考量。当主发的爆炸性物质装药发生爆轰时,如果要确保被发的爆炸性物质装药能够100%地殉爆,即引发其自身的爆炸,两者之间的最大允许距离,就被称为殉爆距离。这是一个关键参数,用于评估爆炸装置的潜在风险和设计安全距离。
我国通过鳞片状TNT(ρ=0.858g/cm3)在裸露状态下的野外爆炸试验,主爆药由4kg增加至4000kg,从爆药由4kg增加至50kg。
殉爆距离则是指主发药包爆炸后,能够引起被发药包发生殉爆的最大距离。这个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炸药的类型、装填密度、药包的大小和形状、介质(如空气、水、土壤等)的性质等。此外,殉爆距离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在定向爆破中,一公斤TNT大约能完全炸毁3立方米的土石方。 参考历史上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约3万吨TNT炸药的爆炸威力。在爆炸中心500米范围内,超过90%的受害者会当场死亡或当日死亡。 在500米至1000米的范围内,约有60%至70%的受害者会当场死亡或当日死亡。
千克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约为19兆焦,不知道爆破一方岩石需要多少焦的当量,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岩石,因为一兆焦的力大概能把两吨质量的东西轰到100米的高处。岩石根据材质不同,一方岩石的质量大概是两吨到三吨,假如是两吨一方的岩石的话,一千克TNT可以爆破5到5方岩石。
吨。意思就是,1到2级围岩1个立方炸药用量大概在0.9吨,而5级围岩1个立方炸药需求量可能会达到3吨。炸药Explosivematerial,能在极短时间内剧烈燃烧即爆炸的物质,是在一定的外界能量的作用下,由自身能量发生爆炸的物质。
根据孔径确定知道线装药密度。370、90、115等等孔径,25MM-30MM的需要一斤左右的膨胀炸药。膨胀炸药的简单介绍:灰白色粉状物质是一种膨胀“炸药”,学名叫“无声破碎剂”,是由多种结构无机化合物颗粒混合而成,依靠这种物质遇水膨胀,发出的强大膨胀力,将岩石胀破,达到破碎效果。
岩石破碎膨胀剂的使用方法是孔距保持在30-60cm,在装入膨胀剂浆体前必须用送风枪清理孔洞,作业人员在浇注浆体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孔距保持在30-60cm,特殊情况还要压缩到20cm。孔深控制在破碎物的90%以内,70%是最合适的,千万不能打穿,至少保留10-15cm。
孔1米能炸用了150公斤烈性炸药。第一个你要查看岩石硬度,查出炸药单耗。第二根据单耗计算公式,计算出一个空的方量需要的炸药量,除以孔截面面积,装药高度就晓得了。第三验证一下,孔的埋深一定要大于孔径的20-40倍。
1、【解析】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①岩石的重量,包括岩石的比重和重度:②孔隙性;③吸水性;④软化性;⑤抗冻性。
2、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磁性(包括磁化率、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剩余磁化强度同感应磁化强度的比值等)、电性(包括电导率、电容率、极化率等)、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波速度、导热性、放射性、热学性质(热导率、热容)、硬度等。这里仅介绍几种对理解岩石过程和深部地质最重要的物理性质。
3、【解析】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①重量;②孔隙性;③吸水性;④软化性;⑤抗冻性。选项B属于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4、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的基本工程地质性质。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岩石密度、孔隙性、含水性、透水性、裂隙性、松散性、流散性和稳定性等。岩石密度 岩石密度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
5、一般来讲,影响岩石物理性质的因素有两大类:①内部因素;②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孔隙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岩石所处环境的温度、压力、埋深等。
1、总结来说,炸药单耗 q 关注的是整个爆破工程所需的炸药总量,而单位体积用药量 k 则关注的是在特定体积内的炸药密度。二者虽然在计量单位上可能相似,但关注的重点和应用背景不同。
2、炸药单耗就是每爆破一吨(或者一立)矿岩石方所耗费的炸药量(kg)。计算公式:炸药单耗q=当次爆破的炸药总消耗量/当次爆破矿岩的总方量(吨数)。单位是kg/立(或kg/t)。硐室爆破法是将大量炸药装入专门的硐室或巷道中进行爆破的方法。由于一次爆破的用药量和爆落石方量较大,通常称为“大爆破”。
3、提高安全性:正确选取炸药单耗能够充分考虑作战环境因素,减少误伤和误损,提高作战的安全性。炸药单耗是指爆炸物质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使用的质量,通常用公斤/平方米(kg/m2)或克/立方厘米(g/cm3)表示。
4、Q=q×v。现在指知道v(开挖方量)是多少,还需要确定单耗q,q的确定方法一般根据类似工程经验或者根据一般经验表格查询,单耗与岩石性质,爆破方法,岩层条件,爆破对象都有关。炸药的用量是与被破碎的介质体积成正比的。而被破碎的单位体积介质的炸药用量,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又是与介质的硬度有关。
5、一般是二号岩石乍药。不同乍药,单耗不同。如多孔粒状铵油乍药威力较小,一号岩石乳化乍药威力较大,用这两种乍药进行爆破施工,单耗是不同的。但各种乍药在使用上可根据说明书上的做功或猛度进行换算,但是换算结果只具有指导意义,最终还是要根据爆破效果进行调整。
6、炸药单耗就是每爆破一吨(或者一立)矿岩石方所耗费的炸药量(kg)。计算公式:炸药单耗q=当次爆破的炸药总消耗量/当次爆破矿岩的总方量(吨数)。单位是kg/立(或kg/t)。硐室爆破法是将大量炸药装入专门的硐室或巷道中进行爆破的方法。
在陆地上激发地震波的震源可分为两大类,即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1 炸药震源 常用于激发地震波的炸药有TNT和硝氨炸药。
因此,炸药震源自地震勘探问世之初一直至今始终作为激发地震波的主要震源。常用的炸药有TNT和硝氨。炸药是通过雷管引爆的,从输入电流到炸药爆炸,时间非常短暂,最多2 ms。以雷管线断开作为爆炸记时信号,表明地震波已被激发开始传播。
非炸药震源有:①落重法震源;②可控震源(连续振动震源)。2 海上激发地震波 随着地震勘探领域的扩大,在海洋中已投入了大量的地震勘探工作。海上产生的地震波主要是在海水中激发的,因此有一套在水中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和设备。如电火花震源、空气枪震源和蒸汽枪震源。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是人工激发产生的。人工震源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炸药震源,另一类是非炸药震源。(一)炸药震源 炸药是一种化学物质或化学混合物,例如地震勘探中常用的TNT和硝氨。由于它所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良好的脉冲特征以及具有高的能量等优点,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震源。
可控震源是为弥补炸药震源的不足而设计的,激发的波形和频率等均可人为控制。可 控震源仅适于在地形平坦地区的浅层地震勘探中采用。地震波的激发条件和激发方式,对有效波的能量、记录的频谱和信噪比等也有很大 影响。激发条件主要是指炸药量、炸药包的形状,以及炸药置于何种介质中引爆和放置的深 度等。
又形成了周围各部分岩石的弹性振动,这样的弹性振动将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就形成了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波。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是利用水的不可压缩特征。常用非炸药震源,如可控震源蒸汽枪、电火花震源等,激发后在海水中产生弹性振动,并向周围岩层传播出去,便形成了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