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风和二次风的配比原则?

1、二次风,被称为助燃风,是向炉膛补充固定碳燃烧的风。根据锅炉负荷的不同,控制二次风的氧量也有所不同。在200-150MW负荷段,理想的氧量范围是4-6%;而在150-100MW负荷段,则应控制在6-8%。二次风的作用是确保燃料在炉膛内的充分燃烧。

2、二次风配比原则主要围绕一个关键点,即在选取一个部分负荷点(通常为45%~50%)后,该点以下的负荷保持一次风量固定不变,即一次风最小值。在负荷超过此点时,开始投入二次风。二次风的引入旨在维持燃烧室出口过量空气系数在2~25的范围内,确保燃烧效率与稳定性。

3、二次风也叫助燃风,是向炉膛补充固定碳燃烧的风(相对的);200-150MW负荷段控制氧量4-6为宜,150-100MW负荷段控制氧量6-8为宜。三次风也叫乏气,是热风送粉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在风粉分离后,已分离出大部分煤粉的风粉混合气送到炉内烧掉。

4、合理的炉内空气动力工况,即二次风配比。对于劣质煤由于灰分偏大,挥发份偏小,使煤粉着火热增大,着火困难;而灰壳包裹碳粒,阻挡碳与氧气的接触界面,使燃烧推迟。因此,调整上应参照集中配风的原则,保证下组燃烧器的稳定着火,又要保证后期二次风的充分混入。

煤粉炉内的火焰是怎样保持稳定的

1、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焰的稳定性,煤粉炉内通常会采用各种稳燃技术,如浓淡分离燃烧、分级燃烧、采用钝体稳燃器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煤粉的着火条件,提高火焰的传播速度,从而保持火焰的稳定燃烧。综上所述,煤粉炉内火焰的稳定保持是通过火焰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的匹配、避免回火与脱火现象、外部热量的获取以及稳燃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实现的。

2、实现方式:这通常通过预热煤粉气流、使用点火源或助燃剂等方式来实现,以确保煤粉气流在进入炉膛时能够达到着火温度,从而维持火焰的稳定燃烧。综上所述,煤粉炉内的火焰稳定主要依赖于火焰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的精确匹配、防止回火与脱火现象的发生以及通过辅助着火和热量补充来确保煤粉气流能够连续着火。

3、煤粉炉内的火焰保持稳定,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点:火焰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相匹配:煤粉气流点燃后,火焰会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当这个火焰传播速度与煤粉气流的速度相等时,火焰就能稳稳地在炉内燃烧啦,就像两个人并肩跑步,步调一致,就能一起前进。

从各种煤的着火温度分析煤粉炉与层燃炉、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区别。

同一种煤,煤块的着火温度低于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因此层燃炉、流化床锅炉的着火温度低于煤粉炉。因此,煤粉炉要求炉膛温度必须足够高,否则煤粉气流无法维持稳定的着火过程。(2)对于煤粉气流而言,无烟煤的着火温度最高。因此,在燃用各种动力煤的锅炉中,燃烧无烟煤的煤粉锅炉的炉膛温度应当最高。

层燃锅炉的燃烧特点: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温度1000~1100℃。由于炉排漏煤以及燃烧不均匀等原因,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较大。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量介于煤粉锅炉与循环流化床锅炉之间,飞灰份额约0.3左右。

【答案】:(1)煤块的着火热最小,层燃炉燃烧温度1000~1100℃,燃烧速度最慢。锅炉的容量最小,一般不大于35t/h,容易造成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2)煤粒的着火热比较大,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温度850~950℃,燃烧速度比较快,锅炉容量可以在35~1025t/h之间,燃烧效率高。

性质不同 煤粉炉性质:以煤粉为燃料的锅炉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质: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特点不同 煤粉炉特点:煤预先磨成很细的煤粉,与空气的接触表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加强燃烧。燃煤锅炉的温度也很高。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新技术,锅炉结构特殊,燃烧方式与煤粉炉有本质的区别,国内在安装技术方面与煤粉炉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只对几个突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煤粉炉类似的问题不再涉及。1 磨损问题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粒径在13 mm以下的煤粒,流化风速很大(通常为5~10 m/s)。

循环流化床锅炉起步较晚,而且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温度较低,燃烧速度比层燃锅炉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快。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容量范围可以跨越35~1025t/h。即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制作成工业锅炉也可以制作成电站锅炉。

分析大多数电站锅炉采用煤粉气流燃烧方式的原因。

1、煤粉炉的燃烧温度最高,煤粉颗粒群的平均粒径最小,燃烧速度最快,容量可以在65~4400t/h变化。因此电站锅炉大部分采用煤粉气流的燃烧方式。

2、煤粉气流的出温,出温高着火有利;(4)一次风量与风速;(5)燃烧器结构特性;(6)炉内空气动力场;(7)锅炉运行负荷。

3、此外,煤粉与氧气接触会氧化,有可能导致煤粉自燃。在制粉系统中,煤粉由气体输送,气体与煤粉混合物接触火花会引发爆炸。煤粉燃烧进入炉内,通过燃烧器实现煤粉气流迅速着火,同时使二次风混合以确保充分燃烧,最后让火焰充满炉膛减少死滞区。

4、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于气体来输送的,气体和煤粉的混合物一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压力,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由煤粉制备系统制成的的煤粉经煤粉燃烧进入炉内,燃烧器是煤粉炉的主要燃烧设备。

煤粉气流着火点的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

1、原煤的挥发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大着火点近,着火迅速,否则着火点就远。(2)煤粉细度的大小。煤粉愈细着火点愈近,燃尽时间也短,否则着火点远。(3)一次风的温度高低。风温高,着火热降低,煤粉易着火,着火点较近。(4)煤粉浓度。一般风粉混合物浓度在0.3~0.6kg/m3时最易着火。(5)一次风动压。动压值高,着火点远,否则着火点近。(6)炉膛温度。

2、一次风速的设定至关重要,如果一次风速过高,煤粉流在燃烧器较远的地方开始着火,这会推迟着火点的时间,不利于燃烧效率的提升。然而,如果一次风速过低,则可能导致一次风管的堵塞,同时着火点过于提前,这不仅会增加燃烧器的负担,还可能引发燃烧器附近的结焦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一次风速高,将使煤粉流在离开燃烧器较远的地方着火,使着火点推迟;一次风速过低,会造成一次风管堵塞,而且着火点过于靠前,将使燃烧器烧坏,还容易在燃烧器附近结焦。所以运行中要保持一定的一次风速,使煤粉气流离开燃烧器不远处即开始着火,对燃烧有利,又可防止烧坏燃烧器。

4、一次风量和风速:增加一次风量会使着火热增大,着火过程推迟。煤粉气流着火有一个孕育时间,提高一次风速会使着火点后移。煤粉浓度: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一次风分额相应降低,着火热减少;煤粉受热分解析出的挥发分相对集中在一个小容积内,容易着火,即着火温度也相应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提高,着火距离缩短。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