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值:与各年龄段相符合的标准值。正常:T-值:_1SD或以上 骨质减少:T-值:_1~-5SD 骨质疏松症:T-值:-5SD以下 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5SD以下 超声骨密度测量:正常范围2500~4800。骨密度-37属于中度缺钙范围,t值是衡量骨密度的单位,就跟米是衡量距离的单位一样。
2、Z值代表骨密度与同龄人相比的情况,Z值在-1至0之间意味着骨密度处于同龄人正常范围内。 T值是衡量骨密度的指标,当T值在-1至-5之间时,被划分为骨质疏松症。T值低于-5时,则被认为是严重骨质疏松症。 超声骨密度测量的正常范围是2500至4800。
3、Z值代表骨密度与同龄人标准的偏差值,是用来评估个体骨密度的工具。 T值是衡量骨密度的指标,相当于距离的米单位。T值在-1 SD或以上意味着骨密度处于正常水平。 当T值在-1至-5 SD之间时,表示骨质减少,开始接近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测试的数值可以分为T值和Z值。T值是用来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的指标,它的数值范围及其代表的意义如下:-1到1之间表示骨密度值正常;-5到-1之间表示骨量减少、有骨质流失的情况;小于-5则表示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
1、您好!骨密度 T值在正负1之间,表示骨密度值正常;T值在-5到-1,表示骨量较低,骨质有所流失。建议尽快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治疗。平时多吃含钙的食物,如肉蛋奶,排骨等。平时多晒太阳。
2、无论T值还是Z值,只要小于0,就意味着骨骼强度受损,越小则表示骨折的风险越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T值≥-1属于正常范围,-1~-5属于骨量低下,≤-5为骨质疏松。骨量低下是骨质疏松的前奏,必要时同样需要药物干预。
3、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4、t-score -67:是指骨密度T-SCORE=-67。
5、T-SCORE 的计算公式是: 50+10(X-M)/SDX T-Score(T-积分)是用受检者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青年人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即T-积分=(受检者BMD值-青年人BMD均值)/青年人BMD标准差,含义为受检者的BMD比青年人BMD均值低或高几个标准差。当T-积分在5以下时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6、其次,骨密度检查是诊断的基础。通过测量骨密度(BMD),计算得到的T-Score值如果低于-5标准差(SD),即比正常骨密度低5个标准差以上,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这是一种量化评估,能直观反映骨骼密度的减少程度,从而判断骨骼健康状况。
T值是评估骨密度的指标,正常范围在-1到+1之间。您的T值为12,这意味着您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同性别青年人的骨峰值。这个数值表明您的骨密度状况良好。Z值是另一个衡量骨密度的相对数值,它表示您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人群的平均骨密度相比的情况。
T值:应与正常骨密度相比,50岁以上的人群应使用T值进行比较。若超过2个标准差或5个标准差则属于骨质疏松症,即T值≤-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在-1与-5间属于骨量减少,若T值-1则相对正常;Z值:Z值主要与同龄人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对于年轻人通常考虑检测Z值,而不使用T值。
结果为正数表示骨量超过平均值,负数表示骨量低于平均值。通俗而言,骨密度z值低表示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高,而骨密度z值高,骨质疏松风险则相对较低。需注意的是,骨密度z值只是一种辅助确认骨质疏松的诊断尺度,还需结合其他相关症状,如骨折史、家族病史等。
Z值是基于个人骨密度与同龄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结果。它主要用来评估个体与同龄人相比的骨密度状况,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并不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但它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T值是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指标。当T值在-1到-5之间时,这通常意味着骨密度有所下降。
-1﹤T值﹤1表示骨密度值正常;T值﹤-2;Z值≤-2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5﹤T值﹤-1表示骨量低。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