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星球的大小排名如下:太阳: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大小远超其他行星,占总质量的986%。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都最大的行星,属于巨行星。土星:土星同样属于巨行星,体积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天王星:天王星是冰巨星之一,体积和质量小于巨行星,但大于类地行星。
2、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星球是位于LMC的WOH G64。以下是关于宇宙中已知最大星球的详细排名及信息:WOH G64:位置:大麦哲伦星系。类型:红特超巨星。大小:直径为太阳的15402575倍,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恒星之一。盾牌座UY:位置:盾牌座。类型:红超巨星。
3、宇宙体积最大星球十大排名如下:R136a1:这是一颗位于大麦哲伦星系蜘蛛星云中的蓝色特超巨星,质量是太阳的215倍,半径为32R,密度是太阳的250倍,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之一。盾牌座UY:这是一颗自带核反应的气体星球,没有岩石,其质量是太阳的12倍左右。
4、宇宙上最大星球排名从高到低分别是R136a盾牌座UY、天鹅座NML、WOHG6维斯特卢1-26。R136a1:蓝巨星是一颗蓝巨星,富含丰富的氢元素,半径为32R,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15倍、密度是太阳的250倍,是目前质量最大的恒星之一。
5、宇宙星球大小排名中,目前已知的最大星球是盾牌座UY,而最小星球是开普勒37b。最大星球:盾牌座UY。这是一颗位于盾牌座的红超巨星,其体积是太阳的210亿倍,是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最大恒星。由于它距离银河系很远,肉眼无法看到,必须使用望远镜才能观测到。最小星球:开普勒37b。

1、在这四种天体中,中子星的密度是最大的。地球的密度最低,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白矮星的密度虽然高于地球,但仍然远低于中子星。每种天体的密度都反映了其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相比之下,太阳和白矮星的密度远低于中子星。太阳的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4克,而白矮星的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100万至1000万千克。因此,中子星在太阳、地球、白矮星和中子星这四种天体中,密度最大。白矮星由老年恒星在演化末期形成,当恒星的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最终可能转变为白矮星。
3、中子星是一种极其紧密的天体,它的密度远远超过了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左右。相比之下,地球的密度则小得多,大约为每立方厘米的5克。中子星的形成通常发生在恒星演化的晚期阶段,当一颗恒星的质量足够大时,它可能会坍缩成为中子星。
4、中子星的密度远超其他常见天体,因为它的质量极大而体积相对较小,这种极端的密度使得中子星成为宇宙中已知的最密天体之一。 黑矮星是理论上白矮星能量耗尽后的最终状态,由于其密度极高,它被认为是一个无法发出光和热的天体。
5、中子星的形成源于晚期恒星的演化,当一颗老年恒星的质量超过十个太阳质量时,它会经历剧烈的变化,最终形成中子星,而质量较小的恒星则倾向于成为白矮星。在中子星内部,压力无比巨大,以至于电子被挤压到原子核内,与质子结合,形成仅由中子构成的原子,整个星体因此就像一个紧密堆积的原子核集群。
越大的恒星其密度反而越小。但总质量越大。仙王座VV的主星就是密度最小的恒星。它是已知的最大红巨星,也是罕见的双星系统。常识中密度最小的天文系统是星云或者超新星。它是恒星寿命终结时的爆发。其范围扩大好几百倍。(但是它的内核密度却是在增大)。
恒星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
在天文学中,恒星的大小是根据其质量和亮度来判断的。已知最大的恒星是盾牌座UY,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0倍,但由于其巨大的体积,其直径达到了惊人的25亿千米,这使得它成为了已知最大的恒星之一。 然而,盾牌座UY虽然体积庞大,但其质量并不是特别大,这也意味着它的密度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