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流沉积特征

1、碎屑流沉积特征如下:①具有顶、底突变面;②存在漂浮泥岩砾石;③具有板状碎屑组构;④底部剪切面;⑤具有中-高杂基含量(Johson,1970;Fisher,1971;Hampton,1972;Middleton&Hampton,1973;Shanmugam&Benedict,1978;Embley,1980)。

2、熔结作用是火山碎屑流的重要特征,故其典型的代表岩石就是熔结凝灰岩。Sparks et al.(1973)提出的陆上火山碎屑流沉积的典型层序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热气底浪的火山碎屑沉积;第二层是火山碎屑流沉积;第三层是细粒火山灰的降落沉积。

3、陆上喷发、大气搬运、水下降落的火山碎屑沉积:这类沉积的特征是在大面积内成层性稳定,常为沉积岩系中的标志层,粒度细,分选性好,常含有火山泥球和水栖浮游生物化石。

4、成分特征:火山碎屑为主:火山碎屑岩中50%以上的成分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碎屑多样性:这些火山碎屑包括岩屑、晶屑、玻璃质屑、浆屑等多种类型,还有特定粒径的火山渣、火山块、火山弹、火山砾和火山灰。形成过程:固结形成:火山碎屑降落到地面或海底后,经过一定的地质过程固结形成岩石。

5、其特点在于塑性、半塑性玻屑、岩屑被压扁拉长而呈平行排列的条纹状透镜体状、火焰状等,类似于流状分布,其间常混入有刚性的晶屑和岩屑等(照片5-340)。熔结凝灰结构同溶结角砾结构,熔结集块结构一样,都是在火山碎屑流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征结构。

6、一)碎屑流沉积的构造指相意义 在以往的区域地层对比中(赵祥生等,1984),曾提出龙首山砾状白云岩是冰碛砾岩的认识。但是,该砾状白云岩的砾石中不见冰川“丁”字型擦痕和压蚀坑、槽等典型冰碛砾岩的特征,以及恢复其原沉积整体上呈“舌状”透镜体分布,似难以将它们划归为冰川沉积物。

常见的陆源碎屑岩岩石类型

砂级陆源碎屑(砂粒)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也可含相当多的岩屑。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另有少量云母和重矿物。岩屑主要有燧石岩、酸性喷出岩、细粒片岩、片麻岩等,有时也可出现中性,甚至基性火山岩或火山凝灰岩、泥质岩的岩屑。

常见的成因类型有:海成或湖成砾岩(角砾岩),河成砾岩(角砾岩),冰川角砾岩,山崩滑坡角砾岩,残积角砾岩,喀斯特(洞穴)角砾岩,成岩或后生角砾岩。 (1)滨岸砾岩 主要产在滨海地区,其次是滨湖地区。

陆源碎屑岩,一种由陆地风化、剥蚀产生的岩石,其分类主要依据碎屑颗粒的尺寸。首先,砾岩是最粗的类型,其碎屑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颗粒明显可见,质地坚硬。其次,砂岩的颗粒介于2毫米至0.05毫米之间,虽然相对较大,但已显得较为细腻,触感粗糙。

砾岩:碎屑直径2mm。砂岩:碎屑直径2-0.05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5-0.005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5mm。特征 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有两部分,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物中的杂基。另一类是胶结物,它们是在沉积、成岩阶段以溶液沉淀的方式而形成的。

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碎屑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碎屑岩形成时的基本特征(如母岩性质、搬运条件、沉积环境和成岩后生作用等),因此,碎屑在岩石中的含量必须大于50%。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沉积物的主要营力是水、重力流、风、冰和生物等。 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 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包括牵引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重力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牵引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牵引流是使碎屑颗粒主要呈推移状态搬运的流体,包括各种流水(河流、波浪、潮汐流、沿岸流、滨岸流)和风。

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按照颗粒大小、形状、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差异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主要受物理原理支配,化学沉积分异作用主要受化学原理支配。

风搬运沉积物的方式有悬浮、跳跃、滚动、弹动、弹跳和表面蠕动等(在沙丘崩落面上的崩落作用,属于重力流类的颗粒流搬运)。搬运距离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可以从高处往低处搬运,也可以从低处向高处搬运,分布面积一般很广,也可以局限于很小的海岸地带。风一般只能搬运碎屑物质,不搬运溶解物质。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