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的密度高达10亿吨/立方厘米,这是真的吗?

1、只有10亿吨是不可能成为脉冲星的,脉冲星直径通常20公里左右,却有超过太阳的质量,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10亿吨,这个数据来自观测,有误差但不会太大。

2、脉冲星,即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其密度确实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10亿吨。这种密度极高的星体,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核心。当恒星核心的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即4倍太阳质量时,核心会因自身引力而急剧收缩,电子被压入原子核内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从而形成中子星。

3、的确是真的!一汤勺(脉冲星)中子星物质,就比整个珠穆朗玛峰还重;如果把地球压缩成典型的中子星物质,那么地球直径也就50米左右。

4、脉冲星的密度极高,达到10亿吨每立方厘米,这意味着脉冲星上的一汤勺物质比地球上的一座山峰还要重。脉冲星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而来的,当恒星质量在太阳质量的8到25倍之间时,恒星在经历超新星爆发后,外壳物质被抛射进宇宙空间,剩余的核心形成中子星。

5、脉冲星的密度确实高达10亿吨每立方厘米。脉冲星上一汤勺的物质,其重量就比地球上的一座山峰还要重。不相信的可以动手算一算,地球表层岩石的平均密度大约为7克每立方厘米。

6、中子星的密度为10^11千克/立方厘米,这是什么水平?也就是说,随便一个勺子的中子星(1立方厘米)质量就有一亿吨。是水密度的100万亿倍。密度概念能否成立,有两个前提。空间是可测空间,存在各维测度。研究对象也是可测的。即两者都可以数字化。而且,数字化之后的数,是连续的。

宇宙中星体密度最大的是多少

1、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在8×10^13克/立方厘米到2×10^15克/立方厘米之间。

2、求密度,需要两个参数:质量和体积。质量的话可以通过中子星对附近天体的引力影响得到。譬如它和一颗另一颗恒星构成双星,双星的公转周期(光谱周期性的红移蓝移可得),以及公转轨道的半径(需要测定天体的距离(如三角视差法,造父变星法等)和视角(可以直接观测得到)即可得到)。

3、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是黑洞。宇宙中的黑洞,是巨大体积、巨大质量(大于太阳的质量三点二倍以上)的天体恒星死亡后坍塌演变形成的体积极小的极致密的微粒子构成的引力极大密度极大的天体。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

4、电子是半径约为0.1毫米的尘埃粒子一般来说,当恒星已经演化到这个阶段,就会发生强大的超新星爆发。重力是四种基本力中最弱的一种。所有的微观粒子都紧紧地挤在一起,它们的密度至少可以达到10万亿吨立方米。因为构成这颗行星的大多数微观粒子都是中子,所以人们称之为中子星。

中子星的直径通常只有多少千米

中子星直径通常为10到30公里。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密度大相当多倍。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

中子星的直径不会超过30千米,就是半径不大于15千米,非常小。但它的密度近乎于原子核的核密度,使它的质量非常大。计算结果是,中子星的质量在44-2倍太阳质量之间,不会更小,小了就不能形成中子星;也不会更大,再大就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了。

中子星的直径只有20千米(13英里),比大多数城市还要小。不仅如此,这颗微小天体的绝对密度也很奇怪,每立方厘米的中子星重4亿吨。这意味着什么呢?换个角度想,把美国所有车辆都压缩进一块方糖里。想象一下,数百万个这样的高密度方糖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熟知的中子星。

亲你好,中子星是直径只有十公里的小个子星球,然而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个子,它是一个比我们的太阳还厉害的存在。如果它来到我们的太阳系中,那么一切都会被它搅得天翻地覆。

恒星的直径跨度范围非常大。如果把中子星也看做是恒星的话,中子星的直径不超过30千米。是最小的恒星。红超巨星是直径最大的恒星,例如大犬座VY星。大犬座VY星是一颗位于大犬座的红色特超巨星,距离地球约4500-6450光年 。据推测。

密度最大的星体是什么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是黑洞。宇宙中的黑洞, 是巨大体积、巨大质量(大于太阳的质量三点二倍以上)的天体恒星死亡后坍塌演变形成的体积极小的极致密的微粒子构成的引力极大密度极大的天体。

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换言之,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核密度。

求密度,需要两个参数:质量和体积。质量的话可以通过中子星对附近天体的引力影响得到。譬如它和一颗另一颗恒星构成双星,双星的公转周期(光谱周期性的红移蓝移可得),以及公转轨道的半径(需要测定天体的距离(如三角视差法,造父变星法等)和视角(可以直接观测得到)即可得到)。

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在8×10^13克/立方厘米到2×10^15克/立方厘米之间。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中子星(neutron star)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而中子星的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的密度大相当多倍。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是什么?

呵呵,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是黑洞。宇宙中的黑洞, 是巨大体积、巨大质量(大于太阳的质量三点二倍以上)的天体恒星死亡后坍塌演变形成的体积极小的极致密的微粒子构成的引力极大密度极大的天体。

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换言之,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核密度。

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在8×10^13克/立方厘米到2×10^15克/立方厘米之间。

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在楼主的四个选项中D中子星的密度最大。楼上有几位都相应地提到了黑洞,我们现今还没有发现什么力可以阻止黑洞级天体的引力坍缩。所以我们预言的黑洞都是奇点状态的。而奇点状态的黑洞是没有密度可言的。它仅存的三个有意义的物理量是质量、电荷和角动量。拿一个太阳质量天体来说。

求密度,需要两个参数:质量和体积。质量的话可以通过中子星对附近天体的引力影响得到。譬如它和一颗另一颗恒星构成双星,双星的公转周期(光谱周期性的红移蓝移可得),以及公转轨道的半径(需要测定天体的距离(如三角视差法,造父变星法等)和视角(可以直接观测得到)即可得到)。

宇宙中的什么星体密度最高

1、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换言之,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核密度。

2、总结来说,中子星是恒星演化的一个极端产物,其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体现,其诞生伴随着恒星的死亡,是宇宙中密度最大、压力最强烈的天体之一。

3、呵呵,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是黑洞。宇宙中的黑洞,是巨大体积、巨大质量(大于太阳的质量三点二倍以上)的天体恒星死亡后坍塌演变形成的体积极小的极致密的微粒子构成的引力极大密度极大的天体。

4、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

5、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是黑洞。宇宙中的黑洞,是巨大体积、巨大质量(大于太阳的质量三点二倍以上)的天体恒星死亡后坍塌演变形成的体积极小的极致密的微粒子构成的引力极大密度极大的天体。

6、除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恒星核。中子星的半径不会超过15千米,但质量最大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2倍。因此,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在8×10^13克/立方厘米到2×10^15克/立方厘米之间。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