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密度受盐度的影响,而盐度则由温度所决定。 海水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因此,根据温度与盐度的关系,海水的密度大小排列为: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 这一排列顺序反映了各洋区海水密度的实际分布情况。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洋,总面积达到1813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36%,世界海洋面积的近一半。太平洋的平均水深为3940米,海水体积为72370万立方公里。
四大洋是按大小排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水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800,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太平洋占4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2%。
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总面积74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1%,面积居第三位。平均水深384印度洋0米,仅次于太平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其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底部,深达9074米。海水体积总计29195万立方公里。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和最深的海洋,它从北部的北冰洋一直延伸到南大洋,它的边界由亚洲和澳大利亚西部和东部的美洲所环绕,面积是:17868万平方公里。

因此在红海或者波罗的海中航行时,浮力大小相同。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小的海,因此波罗的海中的V排更大。
所以,这艘货轮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后,它的浮力大小不变,吃水深度减小,V排减小。
1、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四个海洋中海水密度最高的是红海。这是因为红海的盐度最高,海水密度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红海的海水密度最高。
2、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四个海洋中海水密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是红海的盐度最高,盐度最高,海水密度最大。
3、主要密度流分布地区有直面罗陀海峡,地中海密度大于大西洋,表层洋流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曼德海峡,红海密度大于印度洋,表层洋流由印度洋流入红海;还有土耳其海峡,表层海水由黑海流入地中海。总之密度流当然由海水密度不同引起,一般海水盐度高则密度大,则表层海洋面低,其他海区 的海水会流入。
4、、周围海水的流动方向(补偿流)^-^ 这里应该考虑密度。因为波罗的海很典型,是世界上盐度最小的海,而且它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的费默海峡与大洋相连,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几乎都可以算是没什么影响了…海水从盐度较低的一边流向盐度较高的一边流向盐度较高的一边,所以是从波罗的海流向大西洋。